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6 18:47:00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畢華章
每年的三四月,都是全國高校的集中“露家底”時,因為各地部屬屬、省(市)屬高校都將陸續公布其新一年的部門預算,但往往也是幾家歡喜多家愁。
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進入第二輪,各地高校經費多寡更是焦點,如清華大學經費突破300億元引發熱議。
截至4月16日,陜西區域的高校陸續公布了2021年經費預算,其中包括6所部屬屬高校和25所省(市)屬高校。
粉巷財經(ID:nbdfxcj)發現,陜西高校經費出現許多積極變化。比如,兩所部屬屬高校經費預算超百億,三所省屬高校經費預算首次突破10億……
注:經費預算并不完全等于決算,也存在后續追加預算等情況,本文主要基于年初預算數據來探討。
在高校聚集的陜西,任何排名似乎都無法客觀公正反映各校實力。但是,從學校經費上來說,部屬高校普遍優于省(市)屬高校,這個結論基本無人反駁。
對此,學生圈里有個笑談:看一眼學校的過街天橋,就知道高校間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比如,陜師大、西北政法、西外、西郵等學校在長安南路比鄰而居,只有橫貫長安路的師大天橋有頂棚,還有電梯……
實際上,每年的經費預算數據也不斷地印證這個結論。
我們先看部屬高校。
目前,已經披露預算的教育部和工信部直屬陜西高校有6所,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長安大學等。
圖片來源〡視覺中國
根據長期專注高等教育信息服務的新媒體青塔統計,2021年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不含國際關系學院)有13所高校預算總數過百億,工信部直屬7所高校中四所過百億。其中陜西就占據兩席:
西安交大以114.68億元的經費預算超越東南大學躋身第九位;西工大預算經費在工信部直屬7所高校中位列第四,為101.4億元;只論年度收入,西工大更是以68.85億元的年度收入排第一位。
圖片來源〡粉巷君 制
這在“僧多粥少”的陜西高校圈,是一個比較令人驚喜的現象。
至少從經費層面來,陜西這兩所頭部高校處于全國第一方陣,而同處西部省份的四川大學(2021年經費預算101.76億元)和西工大相當。
除此之外,西電、西農、長大、陜師大的預算總經費分別為51.78億元、45.55億元、35.71億元、31.87億元,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分別排到33位、39位、50位和53位。
從增長態勢上來看,2021年西安交大、西電、西農、陜師大的年度增長率分別為13.36%、7.98%、9.48%、9.74%,從全國來看增幅都很亮眼。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長安大學2021年的經費預算卻較前一年減少2.06億元,降幅達5.46%。
實際上,陜西高校的“窮”主要體現在省屬高校身上,比如去年西北大學等高校的經費短缺就曾在本地一些新媒體引發討論及擔憂。
從最新預算來看,今年省屬高校整體都有不小的增幅,其中最為亮眼的是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和陜西科技大學3所高校收入預算一舉突破10億元,分別為14.18億元、11.11億元和10.61億元,增幅分別達68%、42%和64%。
不出意外,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安康學院和商洛學院三所高校2021年經費預算墊底,分別為2.01億元、1.9億元和1.82億元。其中商洛學院雖然增幅較大,但依然是陜西較“窮”的高校。
而去年經費預算排名第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增速放緩,停在10億大關的門前,以9.65億元的收入預算位列第四位。
此外,排名第8的西安工程大學預算收入為7.15億元,是陜西省屬高校中預算收入唯一出現負增長的高校。預算說明稱,主要原因是新增住房公積金財政補貼及事業單位收入減少等。
圖片來源〡粉巷君 制
粉巷財經注意到,部分省屬高校經費趨好是事實,但亦有不少高校表示經費預算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統計口徑的變化。
比如,西北政法大學在預算說明中透露,其預算增長1.12億元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省財政廳未將高校‘四個一流’建設經費、高校綜合績效獎補經費和生均補助經費等專項資金10503萬元納入部門預算,而2021年省財政廳將此專項納入部門預算中。”
類似的表述也出現在西安工業大學等其他高校的預算說明中。
事實上,整體而言,東西部之間、西部區域省份內的高校經費差距依然十分明顯。
據青塔統計,2021年江蘇30所地方高校中有13所預算收入超過10億元,四川省25所地方高校中有10所超過10億元,而陜西25所地方高校中僅有3所超過10億元。
以省屬頭部高校為例,蘇州大學預算收入32.84億元,成都大學24.3億元,而西北大學為14.18億元,“貧富差距”較為明顯。
由此,省屬高校的經費也引發較多討論,到底誰是陜西較“窮”的高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眾所周知,教育經費對高校辦學規模及水平提升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所高校今后的發展趨勢。
那么,高校的教育經費到底受哪些因素影響?
廣州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張紫薇等在《究竟是什么影響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收入?》提出,院校特征(學校性質、規模、生師比等)以及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對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收入影響程度較高。
舉個例子,今年教育部直屬高校中,中央音樂學院預算6.70億元倒數第二,但生均28.68萬元排名第11位。
圖片來源〡視覺中國
此外,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專家張家勇告訴粉巷財經:“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體系都具有多樣性、層次性和不平衡性。教育經費的多少受到學校層次、聲譽、水平、類型、規模、位置、經費來源渠道等多種因素制約。”
陜西是“窮”省辦“大”教育,其高校經費的不平衡性,既體現在東西部高校之間,又體現在省屬高校間的“貧富差距”。長期制約于經費等因素影響,一些老牌特色院校發展甚至有滑坡的趨勢。
張家勇直言:“ 部分老牌知名高校辦學經費相對較少,原因可能是學校自身競爭力下降,也可能是學科布局、發展方向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脫節,如果不積極主動做出調整,很可能會發展緩慢甚至滯后。”
地方老牌高校的“突圍”,一方面要依賴政府層面制定更加合理的分配方案,另一方面也要高校自身立足優勢,積極求變。
“從國家政策層面而言,應該制定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教育經費分配方案,對符合科技發展方向和長期規劃目標的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加大支持力度。” 張家勇如是表示。
本文來自粉巷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