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5 18:35:56
◎齊紹洲認為,中碳登落戶湖北,將加強政府和居民對市場化手段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以及更充分地利用這種工具節能減排。同時,中碳登會成為湖北的“聚綠盆”,吸引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等,對推動湖北的綠色低碳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清潔化起到重要作用。
◎有媒體報道指出,未來我國碳市場的交易量將在30億噸/年~40億噸/年,現貨交易額最高有望達到80億元/年。實現碳期貨交易后,全國碳市場規模最高或將高達4000億元。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梁梟
為了在既定時間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作為重要工具之一的碳市場正在各方關注的熱點。日前,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在官網發布消息稱,歷時3年籌備,落戶湖北的全國碳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以下簡稱中碳登)目前正在為2225家履約企業辦理開戶手續。
根據生態環境部消息,全國碳市場建設已經到了最關鍵階段,6月底前將啟動上線交易。全國碳交易市場規模有多大,目前有諸多預測。據華金證券研報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碳市場預計配額發放達50億噸,涵蓋衍生品的交易規模可達6000億元。
隨著中碳登在湖北運行,本地碳市場專家將之形容為“聚綠盆”,將大力推動湖北的綠色低碳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清潔化。
位于武漢中北路的碳匯大廈,未來將成為中碳登辦公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3月14日雖然是周末,但武漢大學經管學院氣候變化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仍在參加國內外多個碳排放、碳交易相關的研討會議。
“2011年底,國家選擇了7個省市作為碳交易試點,湖北省在制度設計方面比較有自己的特色。”在談及中碳登落戶湖北時,齊紹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湖北的碳交易制度在提高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機制,無論是產業結構、經濟增長階段還是能源結構等,在全國范圍內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事實上,湖北省在碳交易試點方面也交出了較為優秀的答卷。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官網文章顯示,截至2021年2月初,湖北碳市場配額累計交易總量35560.69萬噸,交易總額83.45億元,交易規模、引進社會資金量、企業參與度等指標居全國首位。
此外,湖北省在碳金融方面也做了一些嘗試,在碳排放權進入交易市場的同時,衍生的金融產品隨之出現。《2019年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運行情況》顯示,湖北在全國首創碳基金(5只)、碳托管(531萬噸)、碳質押融資(15.4億元)、碳眾籌、碳保險等碳金融產品,為企業低碳綠色發展提供資金渠道。
齊紹洲認為,正如上海和深圳有證券交易所,當地居民的證券投資意識就更強一些,中碳登落戶湖北,將加強政府和居民對市場化手段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認識,以及更充分地利用這種工具節能減排。同時,中碳登會成為湖北的“聚綠盆”,吸引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等,對推動湖北的綠色低碳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清潔化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即將上線交易,碳交易將由區域試點向全國市場過渡。中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涉及全國222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
全國碳交易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各方都有不同的預測,目前有千億級到萬億級規模的不同說法。早在2016年9月,生態環境部官網轉發的文章《碳交易市場啟動在望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元》顯示,有媒體報道指出,未來我國碳市場的交易量將在30億噸/年~40億噸/年,現貨交易額最高有望達到80億元/年。實現碳期貨交易后,全國碳市場規模最高或將高達4000億元。
華金證券研報分析稱,碳市場年中上線,綠色金融制度不斷完善,全國碳市場已基本搭建完成。“十四五”期間,石化、建材、鋼鐵、有色、航空等行業將納入碳市場,預計配額發放達50億噸,控排企業近萬家,涵蓋衍生品的交易規??蛇_6000億元。
目前,湖北省、上海市分別作為全國碳市場的注冊登記機構和交易機構建設牽頭單位,正在開展相關工作。
對于全國碳市場分別在兩地運行,齊紹洲表示,這是因為碳市場的兩個功能是不一樣的系統,一個是前臺的交易,一個是后臺的支撐,雙方合作可以發揮各自優勢。上海作為金融中心,交易方面的技術、人才、管理、機構等資源已經有非常雄厚的基礎,對于產品創新、投資者培育、交易規則以及國際接軌方面有獨特的優勢;而碳市場建設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后臺數據服務和結算服務,湖北有多年試點碳市場建設和交易的經驗,特別是在交易量方面擁有領先優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