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4 21:43:45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發布后,取得了明顯效果,但也存在各企業落實尺度不同等問題。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建議,行業協會在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制定“九不得”落實標準及監督機制。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湯輝
2021年是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參加全國兩會的第19個年頭。這位來自零售百貨業的人大代表,一直以建言數量多、專業性強著稱。
3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王填帶來了8份議案,除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幫助零售業及生活服務業精準紓困”等關乎穩定消費、促進零售業、生活服務業發展的“老生常談”的建議外,其還提出了關于“修訂《傳染病防治法》”“整治海上船加油亂象橫生”等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從去年底開始“二次爆火”的社區團購,王填也有話要說,“不規范發展的社區團購亂象‘傷敵1000自損800’,平臺野蠻擴張模式破壞了現有供應鏈產業和自身產業正常發展的平衡,不公平競爭也顯現了社區團購平臺壟斷的‘野心’。”
而在2020年底“九不得”新規出臺不久,今年3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也依據《價格法》,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對此,王填表示,社區團購未來風險主要來自于價格促銷、食品安全和不公平競爭,新興業態初始發展階段對相關產業產生的沖擊都是暫時的,但自身不規范和法律界限不清晰才是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桎梏。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 王填 圖片來源:步步高提供
凱度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測算達到890億元,同比增長78%;調研預測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1210億元,同比增長36%,距離萬億元以上的社區團購市場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而社區團購“線上預售+次日自提”模式,作為可獨立存在的零售創新商業模式,加之以興盛優選為代表的平臺脫穎而出,向外界展示了其優于部分傳統零售模式的地方。
首先是供應鏈效率的提升。社區團購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零售模式的三個供應鏈痛點:一是生鮮消費剛需且高頻,社區團購的熟人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獲客成本;二是“預售+自提”模式,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庫存周轉期,進而降低到家服務成本;三是促進了“以銷定產”的變革,打造從爆品開發、精準備貨到無憂銷售、塑造品牌的全鏈條產銷模式。
其次是提振下沉市場消費。最后是零售、電商、物流企業的高舉高打挺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國范圍內冷鏈物流網絡的布局。
然而,第一波社區團購火熱過后,部分平臺脫穎而出,巨頭企業收縮戰線,有些直接退出舞臺。無論是想要借力創新業態,跑出優勢也好,在疫情加速社區場景下,生鮮到家服務的火熱也罷,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等的相繼涌入,以及電商巨頭的接連加碼,讓這個萬億級賽道開啟了新一輪流量、用戶市場的爭奪。
在王填看來,部分平臺前期的“野蠻擴張”,破壞了現有供應鏈產業和自身產業正常發展的平衡。特別是在供應端,低價傾銷引發品牌供應商遭遇跨省串貨、低價外采、無發票競價采購等亂象。
此外,不公平競爭也讓部分社區團購平臺顯露出“壟斷野心”。
以相關法規評判去年年末的社區團購大戰,有個明顯的違法現象:通過交叉補貼低于成本價銷售,明顯低于批發市場價格的促銷比比皆是。
通過低價引流方式勢必影響原有相對公平、平衡的營商環境。而破壞市場正常價格體系,造成商品供應商的價格體系被破壞,也會造成消費者對往常價格的認知產生不信任等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此前,社區團購大戰火勢逐漸蔓延開來,從部分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違法違規亂象中,也能看出食品安全質量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明顯缺位。如平臺商戶準入、商品進貨查驗、消費者投訴處理等全方位質量管理標準和體系建設缺位;團長準入標準和自提點管理標準缺失;消費體驗和后續服務能力明顯不足。
去年年底,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互聯網平臺企業參加。嚴格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嚴格遵守社區團購新規,即“九不得”。“九不得”在對社區團購商品價格、市場壟斷、限制競爭、大數據殺熟等9方面做出限制。
“九不得”新規出臺后不久,3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價格法》,對構成不正當價格行為的5家企業: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進行處罰。
不難看出,“九不得”新規發布后取得了兩個顯著成效:一是及時遏制了社區團購價格傾銷亂象,實體零售企業和供應商不正當競爭壓力明顯下降。二是及時劃出了社區團購規范發展的紅線,受到社區團購企業的一致贊同和遵守。
而為了維護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和建立行業自律長效機制,王填提出了四條建議。
一是落實“九不得”實施細則。經調查反映,實體零售企業和社區團購企業對“九不得”落實標準看法不同,社區團購企業之間落實“九不得”的措施寬嚴尺度也不盡相同,建議行業協會在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制定“九不得”落實標準及監督機制。
二是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依據2020年9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指南(試行)》,針對社區團購模式特點起草業態規范標準并組織開展企業自查自糾行動。修訂《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將社區團購平臺及相關運營機構納入許可和備案管理。
三是開展調研,豐富和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實施細則。目前,交叉補貼以其復雜性和隱蔽性仍然被幾家社區團購平臺使用。此外,公平競爭問題還涉及到渠道公平競爭、平臺公平競爭(排他式的“二選一”要求)、物流責任的公平性、采購方式上的公平競爭(他方競價與自競價、集中式采購與分布式采購)和商業賄賂上的公平審查等方面。建議市場監管部門組織專家、行業協會和零供企業開展專項調研,研究并將產生不公平競爭的幾種情形納入實施細則當中。
四是考慮到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特殊性以及交叉補貼的復雜性和隱蔽性,應在立法中明確規定,當平臺經營者和平臺內經營者單獨或交叉通過紅包、返利、折扣等方式進行不公平價格行為或低于成本銷售時,兩者為共同行為人,構成共同違法,互相承擔連帶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