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3 13:10:05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多家供應商先后發通知“禁止供貨”,再次將社區團購的風波推至高潮。實際上,早在此前,互聯網巨頭圍繞社區團購的補貼和低價爭奪就已經引發了部分供應商對經銷商的限制。
12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在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先后發布禁止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通知之前,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2月5日就曾面向經銷商就社區團購及電商平臺發布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里強調的電商平臺不僅包含最近熱議的社區團購平臺美團優選、興盛優選等,還包括淘寶、天貓以及經銷商自己開發的小程序等。書面申請的內容包括:要銷售的電商平臺名稱、銷售的區域、時間、產品及價格,經公司同意,并書面授權后,方可在電商平臺銷售。
通知中稱,為規范公司在電商平臺銷售秩序,保護各經銷商正常權益,防止跨區域、低價、亂價銷售對市場造成惡劣影響,對經銷商提出包括在電商平臺銷售紫林產品需提交書面申請、嚴禁跨區域銷售等要求。
關于特價要求:因電商的便捷與透明性,為防止市場價格秩序混亂,原則上,經銷商在授權區域內的電商平臺不允許做單品的超低特價(如2.2L的商品7.99元),如確實要做,須與區域經理協商、報備。
社區團購成為了今年互聯網公司先后爭奪的最熱賽道。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1月,阿里投資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就在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隨著巨頭的強勢入局,低價競爭也成為了多個社區團購平臺階段性爭奪市場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人民日報則在12月11日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評論稱,這段時間,互聯網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互聯網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互聯網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截至記者發稿,相關平臺方未予以回應。
以下為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通知全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