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8 11:17:58
每經編輯 趙云
不少小伙伴在購物時
都沒有找商家開具發票的習慣
殊不知
這發票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
也是稅務機關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
然而,犯罪分子為牟利
對發票動起了歪心思
不到1年時間
居然虛開了46億余元的發票!
近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通報了一起離奇的案件——披著“國企”外衣,打著“加工黃金”旗號,不到一年時間,犯罪嫌疑人向上游黃金企業收購黃金約17噸,采用票貨分離(黃金被提前轉賣或回收)的方式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無真實業務、交易情況下,為十余家下游企業虛開品名為“合金電解銅”的銷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46億余元。
閔行區檢察院以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對周某、謝某、黃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批準逮捕。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利益驅使下鋌而走險
“只要把紙面憑證做齊全就可以了”
據閔行區檢察院披露,2018年,犯罪嫌疑人周某的表哥找到他,說是替朋友侯某(另案處理)問問他有沒有國企的資源,希望可以借助國企的招牌合作黃金加工成“合金電解銅”的業務。
周某想起來自己之前在北京做生意時,曾結識了某國企負責人,遂向該負責人介紹了這個業務。
該負責人進一步了解相關事宜后,心中雖然覺得這個業務有利可圖,但由于對侯某不怎么熟悉,所以希望周某能出面具體負責這塊業務。2019年2月,在該負責人的授意下,周某來到了這個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職務,負責黃金“加工”成“合金電解銅”的業務。
但在這項生意中,周某顯然不是“主角”。購買黃金的資金由侯某背后的團伙負責解決,侯某在找好上下游相關企業后,會在微信上聯系周某,并讓周某將公司公章交到侯某團伙所在公司簽單。
看著動輒幾千萬、甚至幾億的合同,周某心里有點犯怵。
“公司為什么會放心跟對方簽訂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金額的合同呢?如果合同不能正常履約,數額巨大的違約金誰來負責?”周某想不通。但不管是上下游公司,還是侯某他們,都沒有人提出過這些疑問。
周某知道,一旦把這個疑問擺在明面上后,公司的這項業務可能就“黃”了。周某選擇了自欺欺人,“自己只要把紙面憑證做齊全應該就可以了。”
狂購十幾噸黃金
背后藏著一條驚天產業鏈
在組織上下游企業簽約運作的同時,侯某還承諾開完發票后,將給周某共計23萬元的好處費。在利益的驅使下,周某決定鋌而走險,接受侯某所介紹的業務模式。
在侯某及背后團伙的組織介紹下,周某利用該公司國企的身份,先后向上游企業購買黃金近15噸(價稅合計42億余元)及電解銅約133噸,采用票貨分離的方式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后通過虛構委托加工合同、出入庫單的方式,制造出黃金和電解銅經“加工”成為“合金電解銅”的假象。
“黃金票”虛開案作案流程圖。來源:閔行區檢察院
最后,在無真實業務、交易的情況下,為十余家下游企業虛開品名為“合金電解銅”的銷項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42億余元,其中稅額5億余元。
被虛開的銷項增值稅專用發票最終經下游企業再次洗票,被虛開為品名“電解銅”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被次下游的幾十家企業購買、認證。
2019年6月,經手了數十億元合同的周某害怕卷入更多禍端,決定辭職回老家。但該公司“虛開巨額發票”之路仍然在繼續。同年12月,由中間人黃某介紹,該公司的法律顧問謝某如法炮制,以該公司的名義陸續采購黃金近2噸,在無實際貨物交易的情況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4億余元。
資金情況說明。來源:閔行區檢察院
2020年6月,閔行區經偵支隊結合稅務異常數據和樓宇排查后發現,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間,位于本區的某國企公司主營業務由糧食購銷新增為銷售“電解銅”、“合金電解銅”等金屬產品,累計銷售金額40億余元,且購銷、委托加工業務均在外地,真實性無法核實,有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嫌疑。閔行公安分局對該公司立案偵查,由此案發。
檢察機關提醒,合法經營是每個企業的基本準則。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為達到套現或少繳稅等目的,在無真實業務、交易情況虛開發票、介紹他人虛開發票等均屬于違法犯罪行為。法律將嚴懲侵蝕國家稅收的“碩鼠”,經營者也應杜絕僥幸心理,誠信經營。
這批黃金值多少錢?
在本案中,周某等三人陸續購買的這17噸黃金,大概值多少錢?
中國基金報稱,復盤K線可以發現,倫敦金(人民幣/克)在2019年的最低點出現在當年4月,為273.68元/克,之后價格一路上揚。
假設以270元人民幣/克的平均價來粗略計算,這17噸黃金當時的市場價值,可以達到45.9億元人民幣。
如果這17噸黃金一直持有,按2020年8月的最高點464.81元/克計算,其價值將達到79.02億元人民幣。
編輯|趙云?王嘉琦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閔行檢察、新民晚報、中國基金報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