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07 11:13:42
上半年,K12以及素質教育延續了過去4年的熱度,繼續受到資本追捧。記者注意到,資本正逐步向頭部機構集中,而腰部機構則面臨洗牌。
每經記者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作為創投圈為數不多的抗周期賽道,2020上半年教育行業延續了其對資本的吸引力;尤其疫情之下,催生了“一切在線”的剛需,K12在線教育成為投資機構關注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受政策與市場需求驅動的影響,職業類教育開始逐漸崛起,或為資本聚集的新熱點。
雖然賽道吸金力依舊,但資本寒冬與疫情雙重效應下,機構“出手”普遍更為謹慎,上半年教育賽道總并購、投資數量較過去幾年同期呈明顯下滑。
普華永道中國日前發布的《2016年-2020年上半年中國教育行業并購活動回顧及趨勢展望》(以下簡稱《報告》)分析稱,2020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國內教育行業發展呈分化勢態——一方面,資本正逐步向頭部機構集中,在線平臺則更受偏愛,第一梯隊企業正加速跑馬圈地、整合加速;而另一方面,腰部機構則面臨洗牌。
具體而言,《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國內教育賽道共計發生并購投資事件120起,且超70%的并購交易含線上教育業務;披露交易金額共計184億元人民幣,交易數量創2016年以來的歷史新低,交易規模則較2019年同期翻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融資規模主要來自于頭部企業的貢獻——融資金額超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共19筆,占上半年總規模的90%以上。
若剔除猿輔導和作業幫兩家頭部企業的超大規模融資,行業單筆交易規模僅為7500萬人民幣元。
與此同時,從細分行業來看,K12以及素質教育延續了過去4年的熱度,在今年上半年最受資本追捧——K12賽道有15起并購交易落地,涉及資金136億元人民幣;素質教育領域則完成了39起交易,涉及資金15億元人民幣;此外,職業教育賽道在上半年完成了23筆并購交易,交易總金額14億元人民幣。
《報告》還指出,在線教育領域并購交易活躍,OMO成為新趨勢且競爭激烈;同時,素質教育的在線化亦逐步得到市場與資本的認可。此外,受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學前教育并購活動持續走低,上半年總交易金額僅為6億元人民幣;而職業教育招錄類培訓則呈相反趨勢,正逐漸走入發展的“快車道”,上半年發生交易數量23起,涉及金額14億元人民幣,有望成為投資新熱點。
除了K12、素質教育和職業培訓賽道獲得資本的青睞之外。2020上半年,投融資輪次集中度亦較為明顯,早期投資占據主導地位。《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教育行業泛A輪及其以前的投融資案例共計72起,占交易總量的60%。
從投資目標來看,上半年財務投資者活躍度遠大于戰略投資者,多筆超大額并購交易活動均由財務投資者主導——PE/VC機構貢獻了72%的交易量;同時,2%的交易數量來自教育類企業的布局,非教育企業的投資占總數量的2%。從交易規模來看,PE/VC機構則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貢獻了97%的交易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K12、素質教育賽道保持了較好的吸金力,賽道頭部企業亦更受資本偏愛。但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教育行業IPO收獲較少。《報告》指出,前6個月受疫情及國際宏觀環境變化的影響,2020上半年上市的教育公司僅4家,遠不及前幾年的IPO成績。
此外,《報告》分析稱,隨著線教育滲透率快速提升,OMO模式發展迭代,學生學習體驗將被持續優化,科技賦能之下,企業運營效應有望快速提升,而頭部機構的品牌效應將進一步凸顯,中小企業面臨的競爭尤為激烈。素質教育賽道則會在技術推動之下,開啟線上模式,頭部機構或將跨賽道布局,加劇行業的競爭。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