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1 18:31:48
每經記者 孫桐桐 每經編輯 裴健如
9月1日,上交所官網公布了吉利汽車(00175,HK)科創板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吉利汽車將成為首個回歸A股在科創板上市的整車企業。上交所官網顯示,吉利汽車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受理”,融資金額為200億元。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截圖
招股說明書顯示,吉利本次初始發行的股份數量不超過約17.32億股,不涉及股東公開發售股份,不超過公司審議本次發行上市的董事會召開前一日(即2020年6月23日)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之和的15%。本次發行可以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初始發行股票數量的15%。
本次發行后,已發行股份總數不超過115.44億股,其中,A股不超過17.32億股,港股98.13億股。
吉利汽車對面臨的特別風險進行提示,包括公司未取得整車制造資質、使用的商標來自吉利控股授權、現行的公司治理結構與適用中國境內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上市公司存在差異、A股公眾股東通過訴訟手段尋求保護自己的權利面臨一定不確定性等風險。
“打通境內A股的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有利于進一步開拓多元化融資方式、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吉利未來布局‘新四化’等戰略發展的資金需求也將得到極大補充。”吉利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有利于鞏固和凸顯公司的上述獨特優勢和地位,幫助吉利汽車更好地利用嫁接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資源,助力未來長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車回歸A股進程較為順利。今年6月17日,吉利汽車曾宣布,董事會批準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的規模不得超過公司已發行股本之15%。
7月29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在當日召開的特別股東大會上,考慮及批準建議人民幣股份發行及特別授權的議案獲超過50%票數贊成,而這也意味著吉利汽車科創板上市決議案的通過。
8月28日晚,浙江證監局官網披露,中金公司與華泰聯合關于吉利汽車的上市輔導工作已于日前全部完成,擇日將正式遞交科創板招股說明書。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科創板成為不少國內車企眼中的“香餑餑”。據消息人士透露,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也準備沖刺科創板。
今年4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將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上市的市值門檻放低至200億元,同時表示,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的企業可試點在科創板上市。
這為吉利汽車回歸A股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吉利汽車市值約為1200億港元,擁有眾多自主研發技術。據了解,吉利一直堅持高水平研發投入,以研發創新驅動科技轉型。數據顯示,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團研發總投入累計超1000億元,共有2萬余名研發設計人員,專利總數約1.77萬件。
此外,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科技新吉利”策略的帶領下,吉利在共享出行、自動駕駛、飛行汽車、低軌衛星等未來領域積極布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李書福曾表示,吉利將向未來出行科技集團轉型。今年3月初,吉利衛星項目在臺州開工,計劃在今年內首發雙顆低軌衛星,展開全球首個低軌導航增強衛星系統的商用驗證。
吉利方面認為,低軌衛星布局形成后,將提升導航高精度達厘米級,為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提升用戶智能出行體驗,不僅有利于自身立體出行布局,還將與汽車制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行業深度融合。
有分析認為,吉利汽車選擇沖擊科創板而非主板,或許正是想突出其向未來出行科技集團轉型的目標,從而獲得更高的估值和身價。
“整體銷量下滑,加上汽車行業對資金量需求龐大,目前吉利對資金的需求還是很明顯的,選擇回歸A股主要是想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一位汽車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得益于資本市場對高科技領域的青睞,吉利以科技集團的形象進入資本市場將會獲得更高估值。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