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5 10:19:47
每經記者 裴健如 每經編輯 范文清
力帆的故事還在繼續。
8月23日晚間,力帆股份(601777,SH)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0年8月21日收到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法院)送達編號為“(2020)渝05破申327號”的《民事裁定書》及“(2020)渝05破193號”《決定書》,裁定受理債權人重慶嘉利建橋燈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利建橋)對公司的重整申請,并指定力帆系企業清算組(以下簡稱清算組)擔任力帆股份管理人。
圖片來源:力帆股份公告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9年4月修訂)》(以下簡稱《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于2020年8月25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改為“*ST力帆”,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同時,公司股票于2020年8月24日開市起停牌一天,于2020年8月25日起復牌交易。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即使公司實施重整并執行完畢,但公司后續經營和財務指標不符合《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監管法規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的風險。
8月25日9點26分,復牌交易的*ST力帆開盤跌停,股價報4.15元。
債務高企,自救艱難
根據力帆股份此前發布的公告,今年6月底,嘉利建橋以力帆股份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仍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力帆股份進行重整。
據了解,嘉利建橋法定代表人為黃玉明,其經營范圍包括設計、生產、銷售:汽車燈具及摩托車燈具、汽車配件及摩托車配件(均不含發動機)等。在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嘉利建橋與力帆股份簽署了《產品配套補充協議》和《摩托車零部件及過程材料開發協議》,約定力帆股份向嘉利建橋以協議約定的價格采購摩托車零部件及過程材料,以一個月為期限滾動支付貨款。
根據力帆股份于今年4月向嘉利建橋出具的4月份摩托車業務組織數量金額匯總表,力帆股份4月耗用嘉利建橋供應的零部件結算金額約56.31萬元。根據合同約定,力帆股份應在嘉利建橋開具發票后一個月內支付貨款,但力帆股份逾期未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述公告發布同日,力帆股份還發布了《關于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的公告》稱,公司(含子公司)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金額合計人民幣約2.98億元。截至目前,公司涉及訴訟(仲裁)1178件,涉及金額50.37億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事實上,力帆在生死邊緣掙扎日久。財報顯示,力帆股份近3年來的業績表現均不理想,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126億元持續下滑至2019年的74.5億元。2020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實現營收5.64億元,同比下降74.88%;歸母凈利潤為-1.91億元,同比下降103.06%。
在虧損不斷擴大的同時,力帆銷售業績也未得到改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力帆傳統乘用車累計售出1168輛,同比下降94.55%;新能源汽車累計售出612輛,同比下降57.62%。
困境之下,雖然力帆股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自救,比如將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以約33.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將旗下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資質的子公司以6.5億元出售給了理想汽車;尹明善的孫女尹安妮“臨危受命”,出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股東監事等,但均收效甚微。
摩托車業務成最后一根稻草?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力帆之所以走到瀕臨破產的境地,最大的原因就是產品線老舊,缺乏有效的產品投入。
“除了產品技術層面的問題,力帆的營銷推廣工作也沒有跟上市場節奏,并且管理體制存在很大問題,家族化管理味道太濃重。”此前,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力帆發展到如今境地基本上是可以預見的。接連數年業績下滑和凈利潤的虧損已經讓力帆股份“積重難返”,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力帆股份已深陷危機。
事實上,摩托車起家的力帆曾經有過一段“光輝歲月”。憑借摩托車業務,力帆曾創下年產銷兩百多萬輛,業務拓展至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業績。從1992年創立到2001年,力帆的摩托車發動機累計售出184萬臺,收入超過38億元。
2003年,受“禁摩”政策影響,力帆摩托車摘掉光環,出現虧損。在尹明善的帶領下,力帆開始進軍汽車行業。但是,上市十年間,力帆的產品線更新緩慢,目前其在售車型共有7款,超過一半車型是2017年前上市。月銷低迷,加上虧損嚴重,2019年大批力帆的經銷商選擇退網。
2019年,力帆股份宣布對公司業務發展重心進行調整,重新聚焦其賴以起家的摩托車業務。數據顯示,今年1~7月,力帆摩托車累計銷售約28.76萬輛,同比下滑17.85%;摩托車發動機累計銷量約為41.5萬輛,同比下滑7.87%。
圖片來源:力帆官網
業內分析認為,雖然力帆摩托車板塊目前也面臨銷量困境,但相較傳統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該板塊仍是力帆的重要支撐。在汽車業務困境難以突破的情況下,回歸摩托車業務自救或是力帆困局的解決方案之一。
今年6月,有投資者曾向力帆股份董秘提問,質疑其為何不大力發展摩托車業務,而去從事并不擅長的汽車業務。對此,力帆股份董秘曾回應稱:“公司的摩托車是長期優勢,也會繼續發揚,做得更好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6月以來,有關吉利接盤力帆的消息時有傳出。對此,力帆股份曾發布公告回應吉利的收購傳聞,稱相關媒體傳聞不實,目前沒有與第三方洽談收購或注資事宜,也未達成任何意向,吉利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也曾向記者回應稱:“對此事不知情。”
“一般而言,車企不會去收購這種尾部企業,收購一般有比較重的包袱。”崔東樹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