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8 19:34:28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盧九安
2020年華為分析師大會現場圓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 攝
近日,美國方面打擊制裁華為的事件持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未來走向也很難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加速國產替代已經成為趨勢。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聲稱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限制華為用美國的技術和軟件來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產品。
對該事件給華為帶來的影響,5月18日下午,在華為一年一度的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進行了回應。“華為正在對該事件進行全面評估,我們預計公司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記者注意到,華為今年分析師大會的主題為“跨過時艱,向未來”。
美商務部“新規”出臺意味著從芯片制造、到芯片設計EDA軟件、再到半導設備,美國開始選擇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阻斷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向華為的供貨,也意味著其對我國半導體行業的技術封鎖在不斷加強。
“過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美國實體清單的考驗。公司2019年營收8588億元,凈利潤627億元。但由于‘實體清單’,我們不得不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1317億元,庫存也隨之增加,達1674億元,但好消息是,我們還活著。然而,上周美國再次升級了對我們的不公平制裁,華為正在對此事件進行全面評估,預計我們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在這個(被制裁)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所以面對長期規則不確定的制裁,我相信我們能夠努力地找到解決方案。”郭平說道。
郭平認為,本次規則修改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沖擊。“在新規下,全球170多個國家使用華為產品建設的數千億美元網絡的擴容、維護、持續運行將受到沖擊,使用華為產品和服務的30多億人口的信息通訊也會受到影響。長期來看,芯片等產業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產業內的沖突和損失將進一步加劇。美國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打壓他國企業,必將削弱他國企業對使用美國技術元素的信心,最后傷害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
郭平指出,“過去一年,產業界發生了很多變化,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標準和產業割裂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進一步的撕裂也會給整個產業、整個社會帶來嚴重的沖擊。不過,盡管遭受打壓,華為公司也絕不會走向封閉,走向孤立主義。我們仍然會堅持全球化。過去7年,華為采購金額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7%,2019年華為對美國采購了187億美金,如果美國政府允許,我們仍然會繼續購買美國公司的產品。當然我們也會培育其他的供應商,共同成長,共同創新,構建更有競爭力的供應鏈。”
郭平表示,當今世界已經形成了一體化的協作體系,相信這個體系不會逆轉也不可逆轉。對于今年的發展目標,郭平稱,“求生存”是華為的主題詞。
近日華為被制裁事件持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也讓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無數從業者經歷了不眠夜。對此,信達證券解讀則認為,美商務部本次提出的限制計劃對軟件影響相對有限,更大的挑戰在晶圓廠,但也不能過分悲觀。“由于美國EDA公司在去年已和華為停止了合作,并切斷了升級,現在海思在采用老版本EDA做產品設計,不受限制。同時華為前期和意、法半導體的芯片設計合作,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外包方式,解決EDA難題。”
與此同時,信達證券認為,美方不至于立刻切斷海思供應鏈。“2018年華為占全球基站市場份額達30.9%,且在歐洲市場有諸多布局。如美方悍然全面切斷華為供應鏈,會給歐洲運營商的5G布局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也會帶來全球范圍內的反彈。”另外,信達證券強調,產業要自強,設計設備材料全面推動自主可控,才可擺脫束縛。
另外,自去年5月開始面對美國禁令以來,華為也做好了應對“至暗時刻”的準備——正加速打造自給自足的芯片供應鏈。4月28日,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華為海思半導體第一次登頂中國智能手機處理器市場,成為中國大陸市場份額最高的移動SoC生產商。而IC Insights發布的數據則顯示,海思一季度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之列。
有消息稱,過去,華為手機根據產品線的不同,會分別搭載海思麒麟和高通處理器,比例一度接近五五開,而如今,超過90%的華為手機采用了自家的海思麒麟處理器。
與此同時,近日,華西證券從5G產業鏈拆解情況還分析了新制裁下的華為供應鏈安全問題。對于射頻芯片來說,目前,5G無線射頻中的天線、PCB、濾波器、高速背板連接器等環節去美國化,甚至國產化程度較高,但是射頻前端相關芯片國內產業基礎較差,尤其是在 PA、射頻開關、LNA、ADC 等領域,美國的Skyworks、Qorvo、博通等市場份額極高。因此,日本村田等或成為華為重要射頻元器件主要供應商,而完全國產化方面仍待時日。
光電芯片領域,華為光通信產業鏈去美國化程度較為徹底,不會受到本次美國新一輪制裁影響;而數字芯片方面,5G基站數字芯片主要應用在AAU和BBU,其中AAU 中數字信號處理(DSP)、BBU中的基帶處理芯片采用的都是華為海思的天罡系列芯片,從華為官方的宣傳看,5G基站側的天罡芯片采用的是臺積電7nm制程。美國斷供將導致華為7nm先進制程受限,高速數字信號處理芯片會成為短板。
雖然我國半導體產業相對弱勢,但國產替代已初顯成效。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逆差為2039.71億美元,同比下滑10.31%,為近十年來首次下滑。從未來來看,我國將加快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國內半導體企業有望長期受益。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晶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