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5 18:43:54
深陷財務造假丑聞的瑞幸咖啡不僅讓自己的聲譽大受影響,還波及了眾多在美的中概股(本文均指美股中概股)。隨后,跟誰學被做空,有美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人物甚至宣揚投資者不要投資中概股。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機后,市場紛紛認為港股將會在客觀上得利。資深港股IPO專家、富途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先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赴港上市將會形成熱潮。”
每經記者|袁東 每經編輯|蘭素英
深陷財務造假丑聞的瑞幸咖啡不僅讓自己的聲譽大受影響,還波及了眾多在美的中概股(本文均指美股中概股)。隨后,跟誰學被做空,有美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人物甚至宣揚投資者不要投資中概股。中概股在2020年上半年可謂遭遇了至暗時刻。
縱觀過往,內地企業出海以獲得全球資本的投資最主要還是在美股和港股市場進行上市及后續融資。此次,美股中概股遇到困境,市場紛紛認為港股將會在客觀上得利。事實上,自從去年阿里巴巴回歸港股后,各大新經濟巨頭如京東、網易紛紛與港交所扯上了“緋聞”,市場甚至預期有些潛在的IPO就在眼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業績優異的中概股回歸港股后,也容易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但是港股市場并不是“避風港”,在這里仍然有眾多的沽空機構,仍然有大量的做空工具,今年就有多家知名企業被做空過。
港股不是“避風港”,聯想也曾被“攻擊”
一直以來,港股市場都有沽空機構的身影,但是他們最初針對的目標主要還是市值較小、業務確實存在大量問題的非知名企業。但是近幾年來,沽空機構的“胃口”開始大了起來,開始針對一些知名企業。
今年以來,沽空機構對至少四家知名企業“下手”了。其中,最知名的當屬聯想集團(00992.HK)。
今年2月27日,國際做空機構Bucephalus Research對聯想集團的業績提出了造假質疑。當日,聯想集團發布了一封駁斥公告:“聯想集團注意到,近期一家研究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段影片,當中有對本公司第三季度業績的指控。本公司明確否認影片內關于對本公司財務報表的指控。”但需要注意的是,聯想集團的股價從2月26日的5.25港元一路跌至了3月19日的3.54港元。
香港本地知名企業維他奶(00345.HK)同樣遭受了做空。維他奶的產品在香港及內地很多地區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2019年年中以前,維他奶一直是作為超級牛股而存在。不過在2019年年中以后,維他奶的股價開始出現下滑。今年1月16日,沽空機構Valiant Varriors表示:“維他奶虛報了中國內地和澳大利亞的利潤。”面對沽空機構的質疑,維他奶當天下午澄清:“該報告中存在若干事實錯誤、誤導陳述及無根據的指控,可能會導致不尋常的股價波動。”不過沽空機構對維他奶的股價似乎沒有造成異動。
除了上述兩家知名公司外,今年以來被沽空的知名企業還有中國奧園(03883.HK)和康哲藥業(00867.HK)。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港股市場的交易工具(特別是做空工具)較A股市場豐富,對一些公司除了可以沽出交易外,還有個股的期貨、權證等等眼花繚亂的衍生產品進行雙向的交易。
資深IPO專家:赴港上市或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形成熱潮
美股中概股近期以來遇到的困境讓很多中概股企業以及擬出海企業把目光對準港交所。而實際情況又是怎樣?《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專訪了富途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先生,他作為港股美股IPO專家,深度參與富途安逸為騰訊、小米等100多家中國新經濟企業提供的IPO和ESOP服務,對境外IPO研究理解深刻,深受廣大CEO和CFO信賴。
鄔必偉先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NBD(每日經濟新聞):請問您怎么看待此次中概股遭遇的危機?
鄔必偉:最近因為一些中概股被做空,這使得美國市場對于中概股的信心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最近美國的會計師協會以及前段時間美國證監會主席均指出,希望美國的基金不要投資中概股。加之目前的疫情,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覺得從現在來看,可能今年中概股去美國上市會非常艱難。明年以及之后會怎樣,我認為還要觀察瑞幸咖啡后續處理情況和結果,以及美國投資者、監管機構的一些反應。所以我覺得,可能在未來一年里中概股要去美國上市都會非常的艱難。
NBD:中概股遭遇的危機對港股市場來說有什么影響?
鄔必偉:這就給了港股市場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因為對于大多數準備赴境外上市的公司來說,其實就是兩個選擇:美股or港股。而且,港股在2018年修改了上市計劃以后,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包括生物醫藥公司來港股上市都變得非常活躍,同時港股也允許海外上市的公司來港股作二次上市,比如阿里。那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赴港上市將會形成熱潮。
相對于美股市場,港股市場對于中概股的歡迎程度還是非常高的,這一點大家從最近市場表現就能看出來。最近在港股上市的醫藥股以及一些中小型的股票,無論是認購階段還是二級市場的表現都非常好,或者說遠遠強于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所以我認為,中概股在美股市場受到冷遇,相反會促進這些中概股來港股上市或者從美股返回港股上市。
NBD:港股市場與A股市場、美股市場都有很大差異,中概股回歸港股會不會遇到與在美股相同的遭遇?
鄔必偉:企業選擇在港股上市雖然不會遭遇美股那種集體訴訟,但是香港證監會和交易所其實對于上市企業的要求和監管也是非常嚴格的。
“打鐵還要自身硬”,從企業來講,第一要扎扎實實地把自己企業做好,而不要盲目追求快速增長;第二要找到合適自身的商業模式,因為一家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盈利,企業為了擴大市場犧牲利潤暫時不盈利,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整個商業模式最終導向還是要能盈利;第三是要保持比較好的現金流,保證整個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在我看來,只要企業把自己的商業模式做好、盡快實現盈利、保持較好現金流,那我認為很多時候市場是會給出答案的。我們也看到,即使在一些中概股受到沽空的情況下,還有一些中概股,無論是香港還是美國上市的,他們的股價都創出了新高。所以我覺得,二級市場表現其實都是企業業務發展的一個鏡像,核心還是要把企業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是最最關鍵的。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