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11 19:25:40
本周的4天行情,錢研君發現有這樣一個板塊,又走進了新一輪復蘇上行通道,而剛剛公布一季報預告的貝達藥業股價更是創了年內新高!聽到貝達藥業的名字,粉絲朋友也應該知道了,本期錢研君帶來的行業分享就是創新藥!緣何此時又來說創新藥,除了創新藥行業屬于政策扶持的主要行業外,還有就是A股首個有關創新藥的ETF基金創新藥(159992)日前上市。低調的上市,會掀起怎樣的波瀾?是時候捋一捋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錢研君。每個周末,我都在公眾號“道達號”上發布最新的研究成果——錢瞻研報。
在本期欄目之前,錢研君匯報下最近三期欄目的成果,雖然主打防御和區域進攻,但近期欄目主打的行業均有不少牛股和創新高個股出現,比如醫藥零售的它:
調味品的它:
以及海南的它:
可能粉絲朋友會說,怎么這期《錢瞻研報》開頭的畫風跟以往不同?只是因為本期研報的干貨太多!
雖然市場近期走勢尚可,但是量能不足以及聚焦大食品類的特性,導致想賺錢還是不太容易,錢研君以中期視角來分享行業,也是力求在目前“糾結”行情中少犯錯,夾縫中求“紅利”!
本周的4天行情,錢研君發現有這樣一個板塊,又走進了新一輪復蘇上行通道,而剛剛公布一季報預告的貝達藥業股價更是創了年內新高!聽到貝達藥業的名字,粉絲朋友也應該知道了,本期錢研君帶來的行業分享就是創新藥!
緣何此時又來說創新藥,除了創新藥行業屬于政策扶持的主要行業外,還有就是A股首個有關創新藥的ETF基金創新藥(159992)日前上市。低調的上市,會掀起怎樣的波瀾?是時候捋一捋了!關注公眾號“道達號”,每周及時閱讀行業前瞻價值研報。
下面敲黑板,說重點!!!
本期研報白金版欄目,將首次有重磅內容呈現,4月9日下午3點半至4點半,2010-2019連續9年獲得新財富、水晶球、金牛獎、福布斯、湯森路透等最佳賣方分析師第一名的海通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余文心,組織了一場“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創新藥布局正當時?”的電話會議。
錢研君有幸拿到電話會議錄音,為粉絲朋友整理了投資者問答精華內容。
投資者提問包括:1、投資者是否需要判斷創新藥公司研發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在已經獲批、已經研發成功的藥企中進行投資?
2、一季報出來,因為疫情影響,如果創新藥銷售不達預期,是否還會有一波下挫?
3、怎么看國內創新藥的實際水平?
......
共有5大問題,想知道海通證券余文心是如何看待創新藥的實力和投資方法,《錢瞻研報》白金版將一一呈現。
本期《錢瞻研報》,我們還為大家提供了有關創新藥板塊重點公司的白金版。大家可以關注公眾號“道達號”,然后進入道達號的財富贏家學院進行閱讀。
免責聲明:本文及錢瞻研報白金版是從行業前瞻去挖掘價值信息,整合最熱研報主要觀點,文章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不涉及操作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目前,創新藥迎來了最良好的環境,研發時機逐步走向成熟,我國從市場、人才、科研條件、研究基礎等各方面都為創新藥物的研發提供了廣闊的“沃土”。
供:
從資金面來看,國家對創新藥研發的財政支持不斷加大,資本市場對創新藥的追逐愈加激烈,融資金額與案例數不斷增多,為創新藥研發奠定基礎。關注公眾號“道達號”,每周及時閱讀行業前瞻價值研報。
人才層面,國家采用多渠道引進國際人才,構建高端人才體系,促進原創新藥研發產業發展。“千人計劃”、“兩院院士體系”、“長江學者計劃”和“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人才選拔以及優秀化學、生物、醫藥人才的回國創業,為中國醫藥的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根據 Pharma projects 2016年的數據,中國的研發公司從2015年的105家上升到147家,在全球的比例由3%提升至4%。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國內生物醫藥園區建設迅猛發展,經國家有關部門或地方政府批準的生物醫藥園區已有50多個。隨著我國生物產業園區的產業化支撐環境不斷優化,新藥研發產業鏈正逐步向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聚集和延伸,創新型生物醫藥園區正在成為我國創新藥物產業化實施的主體。
隨著我國創新藥研發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國創新藥企業的研發能力逐漸得到世界認可。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授權許可( license-out)方式布局海外創新藥市場,通過轉讓產品的海外權益,在避免建立海外銷售渠道高昂成本的同時獲得較為可觀的現金流,反哺公司在國內的研發活動,形成良性循環。關注公眾號“道達號”,每周及時閱讀行業前瞻價值研報。
需:
從需求面來講,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和醫保的全面鋪開將成為消費量方面的強大驅動力,經濟增長、人們對健康的迫切需求將成為消費升級方面的強大驅動力,強大的需求也為我國創新藥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與美國發達的商業醫療保險不同,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程度較低,在基本醫療保險之外,居民醫療費用基本由個人承擔,目前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加大,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也在快速增長,成為拉動醫藥行業長期發展的巨大動力。
之前由于消費能力較低,高價藥品在我國市場較小。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規模逐漸壯大的富裕人群對醫療提出新需求,不僅對高端的醫療服務需求增大,更提高了對高端藥品的消費需求。
從我國已經上市的創新藥銷售情況來看,阿帕替尼、康柏西普等高價藥品在未進醫保之前銷售額也實現了快速增長,足以證明人們在高端醫療方面的支出潛力十分巨大。關注公眾號“道達號”,每周及時閱讀行業前瞻價值研報。
外因一:高新技術領域的推動
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新,從核心技術依賴轉向核心技術自立,進而從技術輸入轉向技術輸出,這些重大歷史變遷的推進程度將從根本上決定我國的長遠國運。
國家亦在戰略層面以各種形式的產業政策大手筆鼓勵和押注創新,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正屬于國家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相關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未來大概率持續加大會是預期之中的事件,絕不會僅限于已推出的優先評審、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863計劃”/“973 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對創新藥基礎研究的扶持等政策。
外因二:醫改深化、帶量采購則將進一步倒逼藥企加速創新轉型
醫保談判,當前以仿制藥為起點,很大程度上無非是仿制藥競爭格局更不容樂觀,企業溢價能力更弱而已。醫保控費作為醫改全局性的政策趨勢,長期影響力絕不可能僅僅局限在仿制藥領域,一定會從“最容易下手”的仿制藥起,繼續向普通醫療器械、普通醫療耗材,最終向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等整個醫藥制造業終端產品全面滲透。
當前,指望仿制藥未來繼續享受往昔高價格已決不可取。而未來,創新藥研發競爭日趨激烈,即便對創新藥企業而言,借助進醫保以價換量,迅速取得遠超競爭對手的市場優勢和醫生端影響力,大概率也將成為不得不面對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最稀缺的創新好藥,才能擁有最強的議價能力,并最大程度保障品種的盈利空間,讓大力推動創新藥研發、以追求能以足夠快的節奏持續推出創新好藥,成為我國藥企維護自己長遠盈利水平、在產業整合中存活和占據相對優勢地位、確保長期發展空間的必由之路。
那么,對于創新藥藥企的選擇,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關注公眾號“道達號”,每周及時閱讀行業前瞻價值研報。
這里分享申港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的選擇方向:
首先,分散研發風險要求企業有足夠規模能同時推進盡可能多的研發管線,降低市場運作風險要求企業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銷售團隊和充沛的市場運作資金,分散競爭風險要求公司擁有足夠多元化的管線和足夠強的、能在公司整體層面構建起強大綜合壁壘的多元化競爭優勢,而以時間檢驗的方式驗證創始人/公司是否三觀端正直接選出的更是業內已形成顯著頭部優勢的公司,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即決定,伴隨行業成長,行業內最強的頭部公司在長期視角下擁有最確定的成長機遇,并也因此具備持續增強自己頭部地位、拉大與滯后者距離的能力。
在我國,恒瑞醫藥(600276.SH)、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石藥集團(01093.HK)正是滿足要求的、非常稀缺的創新藥頭部標的,它們既往履歷優秀,體量巨大,行業地位突出,在研發、銷售、產品管線多元化等方面已形成強大綜合優勢,且研發費用率與國內同行相比處于較高水平,既往研發積累相對豐富,不同階段研發管線彼此能形成良好銜接,擁有極為強大的全方位競爭優勢和綜合壁壘。投資這些企業,旨在把握創新藥行業整體成長帶來的高確定性的穩健收益。
其次,研發型初創企業擁有更高的風險和更大的彈性。強大的臨床前研究實力,以及企業在探索中形成的獨有的化合物庫、獨有抗體平臺等稀缺研發資源,是研發型企業難以復制的核心優勢與核心價值所在。因而,相比從管線入手,也可更傾向于從臨床前研發優勢和技術平臺本身入手,結合公司在業內的聲望,來篩選研發型企業。潛在企業至少包括博瑞醫藥(688166.SH)、百濟神州(06160.HK)、微芯生物(688321.SH)。
再次,貝達藥業(300558.SZ)則是介于燒錢階段的研發型初創企業和頭部公司之間的標的,擁有優秀的研發履歷,正在漸漸走出早期過于依賴單品埃克替尼的階段,有望通過最后一躍,進入千億市值俱樂部。
最后,也可以交給專業的投資者,比如創新藥的ETF投資基金——創新藥(159992),下圖是該基金的重倉持股。
本期《錢瞻研報》,我們還為大家提供了有關創新藥板塊重點公司的白金版。大家可以關注公眾號“道達號”,然后進入道達號的財富贏家學院進行閱讀。
風險提示:1、政策推進不達預期的風險;2、企業產品上市慢于預期的風險;3、企業藥物研發失敗風險。
本期錢瞻研報的參考研報如下:
東北證券:醫藥行業2020年投資策略:行業格局重塑,關注創新藥械和CRO
渤海證券:醫藥行業2020年2季度策略報告:板塊輪動,創新藥及高端醫療裝備獲青睞
海通證券: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創新藥布局正當時?
申港證券:醫藥生物行業專題研究:從風險識別出發挖掘創新藥投資機遇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