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9 16:30:11
每經記者 宗旭 每經編輯 陳俊杰
4月9日,騰訊云宣布成立“星星海實驗室”,這是騰訊歷史上首個硬件工程實驗室,也是騰訊云面向產業互聯網加速技術自研的重要戰略。
據了解,成立后的星星海實驗室主要聚焦三個方面:一是研發計算、存儲、網絡全線服務器硬件產品,支撐騰訊基礎設施發展;二是研究新的服務器架構,構建BIOS、BMC、散熱、整機機械結構以及服務器安全等全方位的能力;三是前瞻性的服務器研究,聚焦軟硬件結合和云原生。
其實在成立星星海實驗室之前,騰訊云已經發布過一款同名的云服務器——星星海云服務器。為什么要聚焦服務器?騰訊云方面表示,隨著云計算應用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互聯網業務復雜場景對云計算軟硬件技術協同以及云原生技術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與之對應的是,傳統服務器逐漸表現出機型功能復雜、創新節奏慢、成本壓力大、應用周期長等局限性,難以完全滿足云計算數據中心場景下對超大規模、需求多樣、高性價比、安全可靠以及軟硬件一體化等方面的要求。
除此之外,還涉及成本問題。東莞證券在相關研報中指出,從需求的角度來看,云計算廠商更加關注服務器的集群性能,弱化了單體服務器的性能指標;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運維成本,需要對服務器進行模塊化、集約化設計。
近年來自研云服務器是云計算廠商的通用做法,比如阿里云的神龍服務器,AWS的EC2,百度的昆侖云服務器,今年初,金山云也推出了自己的第四代云服務器。
當然,回到技術本身,此前阿里云技術研發負責人蔣江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看待廠商不斷推進自研:“自研確保了云的整體架構是有機統一的,能夠隨時隨地的無間斷升級,并在全球范圍內水平擴展。”
因此可以看到,不僅僅是服務器,騰訊,包括阿里也開始在自研數據庫上下功夫,比如日前騰訊推出的Serverless數據庫,更早之前阿里云的OceanBase等;阿里云甚至涉足芯片,想要研發用于阿里云神龍服務器的SoC專用芯片。
作為騰訊史上首個硬件工程實驗室,星星海實驗室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通從頂層應用到底層硬件的全鏈路技術,從而解決云計算場景下傳統服務器硬件的痛點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