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5 12:22:58
成立行業研究院,是交大安泰重新界定學術的內涵和外延、走進行業實踐的創新舞臺。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實習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陳俊杰
1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迎來了“第二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成立行業研究院是交大安泰重新界定學術的內涵和外延、走進行業實踐的創新舞臺。一年來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養老、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四大深度行業研究報告也新鮮出爐。
當日下午舉行的行業分論壇,同樣座無虛席。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團隊、行業專家與其他業界相關人士圍繞醫療健康、醫藥行業、實體零售、半導體四大行業進行了精彩報告和熱烈討論?,F場有來自校內外的近600位學者代表和學生代表出席了本次論壇。
第二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官方供圖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在致開幕辭時提出,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要成為“一所扎根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就要研究中國當代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要扎根到行業中來研究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提供智力支持。
在演講中,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院長陳方若首先回顧了商學院的初心。
商學院的“本”是科研和人才培養,“根”來自于實踐。他認為,商學研究應從實踐中來、形成理論又回到實踐中去。商學院未來的發展是三維的思考,科研、教學要跟實踐緊密結合。所以實踐是出發點,也是歸宿。
但目前,從學術中來到學術中去的學術怪圈現象嚴重,全球商學院都面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共性問題。因此,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提出了“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的戰略。
以學科為導向的學術道路,陳方若稱之為橫向,每一個學科包括金融、會計、運營、營銷、人力資源等環節。在此基礎上,以行業研究打通縱向的知識創造過程,重新界定學術的內涵跟外延,同時致力于制度建設與生態建設。
目前,安泰商學院25個研究團隊,分為能源板塊、大健康板塊、零售板塊、半導體板塊等等。在接近一年的時間當中,25個團隊已經走遍了祖國的大半河山,累計調研企業320多次。
陳方若認為,目前交大安泰經管學院行業研究的階段還是“喚醒、萌芽”,他希望3-5年可以初見成效,有一些調研報告、教材、數據庫、論文和行業報告;5-10年之后“學院派”的行業專家能夠正式出現,既有學術功底、學術底蘊,又是在行業當中有影響力的專家。
“要堅持國際化辦學不動搖,不斷探索在新形勢下推進國際化戰略的新舉措,擦亮安泰經管學院的品牌,成為世界級供應商。”是姜斯憲口中對經管學院的期許。
在安泰經管學院第三屆顧問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顧問委員會主席、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華建敏等多位委員,在聽取學院報告后給予充分肯定,尤其對行業研究表示了高度贊賞。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頡感慨道:“行業研究并不是我們提出來的虛像,而是我們是表里如一想去做的事情。”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在第一次聽到交大安泰要做行業研究時“心頭一震”,他說商學院做行業研究有別于研究機構與企業,對各個行業都是一大福音。
曾擔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的宋志平對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有著獨到思考。論壇上,他提出,從研究水泥行業著手,進而幫助分析鋼鐵、煤炭等其他產業的問題,這應是開展行業研究的角度之一。
在宋志平看來,我國三大產業發展至今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如何讓服務業和高科技更好地武裝工業,使工業能夠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水泥在澆筑隧道、橋梁、水壩以及核電站的防輻射設施時,具有鋼材和木材的不可替代性,”他希望可以改變人們對水泥的認知,“所以2000年以后水泥工藝徹底改變了,現在日產萬噸的水泥工廠是無煙工廠”宋志平說到,在建筑材料行業中,中國的技術與設備水平處在中高端上。
過去,中國建材集團通過大規模開展技術與組織結構調整,使水泥從高污染、高耗能行業,轉變為節能減排的示范性行業;通過重組聯合,提高了行業的集中度;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來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不過,整個水泥行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宋志平認為有四個方面,第一,盡管減少產量獲得了一些利潤,但產能過剩問題尚未解決;第二,要尋找工業與環保之間的平衡點;第三,行業集中度還需進一步提高;第四,現代化、智能化生產需繼續推進。
隨后,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做了名為“壯志豪情啟芯夢”的主題演講。
“蒸汽機的發明開啟工業革命的序章,自動化、電氣化則加速文明經濟的進步,而第三、第四次的動力則來自于計算機和信息產業。”居龍闡述芯片在技術革命中的應用與地位時表示,計算機、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芯片,這是國家將集成電路看作實體經濟首位的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自集成電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鏈一定要融入全球產業鏈生態圈,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玩家,中國半導體產業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15年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只有一家公司是IT產業,即微軟。2018年,蘋果、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等7家IT產業相關的公司都進了前十。由此可見,IT相關產業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動能。
芯片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中國在電子產業能夠排到第二,但只是OEM,芯片產業除了封裝測試以外都排不到前列,居龍認為,中國芯片產業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是新經濟的石油”,居龍表示,這是一個數據大量爆發的時代,除了人在用數據,還有物聯網、傳感器收集數據,而海量數據的收集、傳輸、存儲、運算都依賴芯片。數據帶動整個芯片產業,這是互為因果的關系,人工智能等新經濟和新智能應用得以發生,智能應用也能帶動芯片產業的需求。
因此,交大安泰經管學院研究芯片產業可謂恰逢其時。未來,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將以系統全面的行業研究為抓手,打破學術壁壘,回歸商學院發展的本源,努力形成實踐、學術、教學三者的良性循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