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2 19:58:5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目前,鋰電池航空貨運安全、航空網絡安全是業(yè)界關注的焦點。同時,借力高科技,通過軟件和硬件雙向提升安全系數,成為業(yè)界共識。為了提升安全系數,降低不合規(guī)鋰電池貨物運輸行為,業(yè)界結合新興科技進行了哪些探索?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波音737 MAX型號客機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連續(xù)發(fā)生兩起墜機事件,引起各界對民航運輸安全及未來國際航空市場格局等問題的關注。
當地時間12月11日至12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2019全球媒體日活動上,安全也成為專業(yè)人士熱議的話題。
在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客運和貨運量持續(xù)增長的背景下,航空安全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ji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目前,鋰電池航空貨運安全、航空網絡安全是業(yè)界關注的焦點。同時,借力高科技,通過軟件和硬件雙向提升安全系數,成為業(yè)界共識。
國際航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消費者對鋰電池的需求每年增長17%。而在民航運輸中,涉及誤報或未申報鋰電池的事件數量也有所上升。
國際航協機場、客運、貨運和安全部門高級副總裁尼克·卡倫(Nick Careen)表示,包括鋰電池在內的危險貨物,如果按照國際法規(guī)和標準管理運輸是安全的,但目前仍然存在托運人不遵守規(guī)定的情況,因而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提升人們對合規(guī)需求的認識,并需要加大不合規(guī)行為的處罰力度。
國際航協高管分享航空運輸業(yè)趨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為了提升安全系數,降低不合規(guī)鋰電池貨物運輸行為,業(yè)界結合新興科技進行了哪些探索?
國際航協在現場公布的信息顯示,在系統建設方面,航空公司新的事故報告和警報系統——行業(yè)信息共享平臺已經啟動,目標是及時檢測未申報的鋰電池等危險貨物等。該系統將允許報告關于危險貨物事件的實時信息,以便識別和消除蓄意或故意隱瞞和不當行為。
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提升行業(yè)意識,世界各地正在舉辦一系列危險貨物意識研討會,針對貨運合規(guī)性面臨挑戰(zhàn)的國家和地區(qū),制定相關教育認知提升方案。
國際航協方面認為,各國政府必須發(fā)揮作用,更加嚴格地執(zhí)行國際條例,以確保重要貨物的安全運輸。“安全是航空業(yè)的重中之重。航空公司、托運人和制造商努力制定規(guī)則,確保鋰電池能夠安全運輸。但是,這些規(guī)則只有在受到嚴厲懲罰的情況下才能生效。政府當局必須采取措施,承擔起阻止不法生產商和出口商的責任。”國際航協全球貨運主管格林·休斯說道。
除了鋰電池運輸方面的安全保障,民航網絡安全也成為業(yè)內人士熱議的話題。近年來,國際民航的信息化、協同化、智能化已成趨勢,民航數據成為航空業(yè)的一塊“富礦”,雖然有利于為乘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可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尼克·卡倫表示,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不斷加速,各個設備的互聯互通能力進一步加強,但也帶來了一定的脆弱性。一方面,航空業(yè)受益于數字化水平的提升,將空中和地面的數據連通,提升運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網絡攻擊等風險,此前出現過航空公司用戶個人信息被竊取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保障航空網絡安全至關重要。
據尼克·卡倫介紹,此前,國際民航組織認識到保護民航關鍵基礎設施、通信、網絡安全的緊迫性,并呼吁各國實施國際民航組織網絡安全戰(zhàn)略,希望能夠協調各個國家相關部門,確保對航空網絡安全進行有效管理,保障航空運輸系統的安全性和連續(xù)性。
國際航協方面呼吁政府和航空業(yè)加強對新型安全威脅的重視,包括網絡安全威脅。并將通過制定全球標準、合理法規(guī)和縮小技術差距等方式提升建設能力、運營效率、安全系數,確保航空運輸安全。
此外,尼克·卡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科技不斷迭代,航空業(yè)也需要通過軟件層面的迭代和探索提升整個安全系數。例如,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結合AI、VR等新興技術,讓訓練更加貼近現實操作,從而進一步提升航空業(yè)安全系數。但他也提醒稱,目前與新興技術的結合還處于較為基礎的階段,未來需要不斷挖掘探索,提升融合深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