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5 22:51:18
伴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行業入局門檻也越來越高。而在經過了最初的高歌猛進,如何保持企業規模持續性增長則是更加重要的問題。
每經記者 陳克遠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較于以往日系便利店遙遙領先的局面,中國便利店行業仍處于高速發展期,隨著更多國內創新型、區域型便利店聲名鵲起,格局已有所改變。
9月25日,便利蜂在2020年策略供應伙伴交流會上宣布,全國門店數已突破1000家,這距離該品牌2017年2月首批門店開業僅有31個月,原本三年的目標現已提前完成。
同時,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表示,門店突破1000家是便利蜂新的起點。未來,便利蜂將繼續加速全國開店步伐,按照內部規劃,便利蜂已將未來三年的門店目標數上調至1萬家。
以便利蜂為代表的中國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快速發展,進一步驗證了中國便利店市場蘊藏著的巨大機會。但在創新型便利店爭相向老牌便利店發起沖擊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到,伴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行業入局門檻也越來越高。而在經過了最初的高歌猛進,如何保持企業規模持續性增長則是更加重要的問題。
據了解,當前便利蜂的門店主要分布于包含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8個大中城市在內的華北、華東都市圈。而區別于日系便利店以加盟、區域合作門店為主的拓店模式,當前便利蜂的門店均為直營門店。
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是,就便利店行業而言,直營模式重資產、強管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會限制一家企業的拓店速度。但便利蜂方面表示,便利蜂通過“數字驅動”的創新模式實現了對大規模門店的全直營管理。通過對生產、物流、門店和消費者在內的全鏈路數字化,得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便利店日常經營決策中人的不確定因素,實現“系統管店”,由此實現了門店的快速擴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信息了解到,根據7-11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5月底,7-11在中國市場開設的門店數量為8415家;羅森中國則在今年1月披露,在中國5省3市開出了第2000家門店,而此前羅森中國還提出到2025年突破1萬家門店的目標;中國全家在今年5月披露的信息顯示,已擁有2500家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若便利蜂能如期達成未來3年內開店1萬家的目標,其在國內市場的門店數量或也將超過已經入駐中國23年的羅森,提前于后者完成上萬家門店的開店目標。
圖片來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實際上,對于一直以直營模式開店的便利蜂而言,能在兩年半的時間中開出1000家店并不容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在今年5月解讀2018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時曾表示,百強便利店企業的經營規模差距大,以中小規模的便利店企業為主。可以看到,超過1000家門店以上的百強有20家。有30%的企業門店數在100到200家。
也正因如此,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如果便利蜂能如期完成其既定目標,便利蜂的門店數量將遠遠超過入華二十多年的日系便利店,有望帶領中國便利店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重塑零售格局。
以便利蜂為代表的中國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快速發展,進一步驗證了中國便利店市場蘊藏著的巨大機會。根據此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畢馬威中國發布的《2019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便利店整體行業表現出了穩中向上的發展態勢。具體從行業規模和門店情況來看(統計樣本為2018中國便利店TOP100),市場規模超過2264億元,增速達到19%;門店總數為12.2萬家,同比增長14%。
不只是老牌的便利店品牌穩步發展,還有更多創新型、區域型便利店品牌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總監孫國宸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門店拓展的方向來看,二三四線的區域型便利店當前發展迅速,從當地城市向相鄰的城市拓展,還有很多擴張空間。而對于單店的效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便利店品牌認識到了自有品牌、鮮食產品可以給門店經營帶來突出貢獻,而通過冷鏈物流、鮮食工廠、中央廚房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便利店亦有充足的突破空間。
此外,裴亮也提出,中國的便利店行業提出走中國特色的便利店之路,反映出行業的一種自信。中國便利店已經從簡單的模仿、照搬,到逐漸的再探索,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而支撐中國特色、地方特色背后的力量,其實是商品力,是企業供應鏈的核心能力。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圍繞社區商業的創業項目如雨后春筍,也引發了資本的關注和密集投入,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北京征和惠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王澍就此也曾表示,便利店最終還是要靠物流、SKU去做長期的、精細化的管理和支撐,傳統大型的商超向便利店去轉型有天然的優勢,但對于創業企業而言卻已不太適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