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1 22:41:22
將價值觀變成DNA,做好價值觀建設,才能使企業擁有持續的生命力。這一點,無論是成長期還是成熟期的公司,都可以從阿里巴巴的做法中獲得啟示。
每經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賈運可
每經評論員 王星平
9月10日,教師節,是全民感恩老師的日子。20年前的這天,在商界,一位姓“馬”的年輕老師帶領著一群年輕人創立了阿里巴巴。20年后,同樣是在教師節,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20年風雨一朝過,阿里早已成長為國內互聯網巨頭,超過4600億美元的市值,與幾乎覆蓋所有消費領域的商業網絡,讓這家公司成了商界一個重要“風向標”。而那個馬老師,卻選擇在阿里20周年之際開啟自己新的征程。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在這種普遍情況下,阿里巴巴順利走過了20年,并向往活過102年。企業如何度過生命周期,且依然保持銳氣,我們或許可以從阿里身上得到一些啟示。
在外界眼中,阿里是一家以營銷與科技驅動的公司。但拋開業務層面,阿里更像是一家以價值觀驅動的企業。
回望阿里的過往,價值觀時刻影響著阿里這20年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
正是因為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巴巴一直堅持平臺思維,而不是自營業務。從最早的B2B,到淘寶網、天貓商城、螞蟻金服、菜鳥物流,再到阿里云、阿里健康、阿里文化娛樂,阿里巴巴一直堅持著這樣的戰略邏輯。也正是這樣的平臺思維,成就了阿里超過4600億美元的市值。
正是因為要“成為一家102年的企業”,阿里巴巴的業務布局一直是未雨綢繆,面向更遠的未來。B2B時代,馬云做了淘寶;在淘寶與天貓勢如破竹的同時,馬云又落子阿里云、螞蟻金服與菜鳥物流;后來基于Happy與Health的雙H戰略,又布局了阿里健康與阿里文化娛樂。
正是因為要維護公司“客戶第一”與“誠信”的核心價值觀,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主動公開中國供應商欺詐事件的處理辦法,時任公司CEO、COO因此引咎辭職。
顯然,這20年間,價值觀對于阿里的影響至關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價值觀的支撐,阿里很難走到現在。
如今,雖已走過20年,但阿里的愿景卻放得更遠——活過102年。
要達成這個愿景,我們認為依然要靠價值觀。因為在我們看來,一家企業在初創時期可能會因為創始團隊的能力而快速成長,可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推動這家企業走下去的最大動力一定是文化,而企業文化是價值觀的直接映射。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決定一家企業是否具備競爭力的最重要要素之一是人才。只有給年輕人機會,企業才會更加有活力。只有具備優秀的價值觀,才能吸引到更多優秀人才,并促進人才才能的發揮。
或許正如馬云所說:“阿里歷史上所有重大的決定,都跟錢無關,都跟價值觀有關。”
在我們看來,世界很大,企業也可以無邊界,但選擇做什么與不做什么,或者什么階段需要注意什么,價值觀無疑是作出這些選擇的最佳判斷標準。而將價值觀變成DNA,做好價值觀建設,才能使企業擁有持續的生命力。這一點,無論是成長期還是成熟期的公司,都可以從阿里巴巴的做法中獲得啟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