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1 22:13:41
《每日經濟新聞》旗下創投頻道外光錐創投(ID:waiguangzhui)每周為您分享《一周母基金動態》。本周值得關注的動態有:上海成立千億級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國內首只光電芯片基金在西安成立;另外,還有一些母基金公布的最新運營成績單。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本周(8月26日~9月1日,下同),母基金行業可謂相當熱鬧。多只重磅基金成立,非常值得關注,對行業來說這意味著又有豐沛的活水注入。
此外,還有一些母基金公布了最新的運營成績單,下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您一一來看。
8月31日下午舉行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式上,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簽約成立。
這只基金按照“整體設計,分期實施”規劃,首期目標規模人民幣100億元,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運作體制,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最終形成1000億級基金群。
基金由上海國盛集團、臨港集團分別作為上海國資運營平臺公司、臨港新片區的開發主體,以及上海科創中心主體承載區的開發建設單位聯合發起設立;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上海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代表市區兩級政府共同支持,上海電氣、申能集團、上港集團等本市國有產業集團,以及太保集團、云鋒基金等金融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基金目前以政府和國企投資為主,在首期的100億中,國盛和臨港出資11億,母基金占60%,直投40%。
近日,由陜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大西安產業引導基金等12家單位和機構聯合出資的陜西先導光電集成創投基金宣布成立。
據悉,該基金是國內首只專注于光電芯片領域的基金,主投5G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基金總規模10億元,目前已全部募集到位,主要圍繞消費光子、光子集成芯片和光電應用產業進行布局和投資。陜西先導光電集成創投基金借助陜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平臺,形成光電子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提前布局核心光子芯片早期項目,著力孵化消費光子千億市值企業。
日前,甘肅省綠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基金獲批設立。據悉,其首期規模暫定為15億元,存續期為7年。其中,社會資本認繳出資10.5億元,占基金首期規模的70%;省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政府引導基金出資4.5億元,占基金首期規模的30%。
該基金由天風天睿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風天睿)負責管理和運作。天眼查信息顯示,天風天睿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冊資本15.43億元,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寧波信韻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出資設立的子公司。其中,天風證券認繳出資8.82億元、持股比例為80%。
8月27日,北體大冠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宣布成立,該項總規模逾十億的基金首期已募集五千萬。
公開資料顯示,北體大冠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由浙江華睿冠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體育大學產業集團雙方共同發起成立。在基金成立的發布會上,浙江華睿冠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北體大冠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李睿鑒向北體冠軍基金授予五千萬首批注資款。
A股上市公司上海建工近日公布,該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建工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工投資)與上海誠鼎創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無錫太湖金投創新創業產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無錫云林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等企業簽署了《無錫誠鼎智慧城市創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合伙協議》。
根據上述協議約定,建工投資將作為有限合伙人投資1億元于該基金。基金的投資方向將聚焦以人工智能、5G網絡及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城市產業鏈,同時兼顧以節能環保為主的綠色城市產業。
8月27日,上海市金山區宣布推出5億元規模的產業專項基金和相關專項政策,引導企業與機構落戶布局在金山的華東無人機基地。
據了解,此次上海推出的促進無人機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和專項政策,將著力引導無人機產業集群發展,支持無人機產業自主研發創新,鼓勵適航審定機構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以及無人機企業總部落戶。
近日,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公布,截至2019年7月,由重慶產業引導基金所發起的設立專項基金達到27只、規模305億元,投資金額133.50億元。其中,投資重慶項目93個,金額91.41億元,帶動社會資本跟投42.09億元。
據了解,目前重慶產業引導基金主導設立或出資參與了14只主投工業、科創型企業的投資基金,總規模172億元,已投資了無人機、半導體芯片、電子信息、精密儀器制造、新型材料等一批前沿技術項目。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