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6 19:07:24
8月15日,中證協發布了證券公司2019年上半年經營數據,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789.41億元,當期實現凈利潤666.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1.37%和102.86%,119家公司實現盈利,與去年同期持平。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謝欣
8月15日,中證協發布了證券公司2019年上半年經營數據,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789.41億元,當期實現凈利潤666.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1.37%和102.86%,119家公司實現盈利,與去年同期持平。
具體來看,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實現620.60億元,居于首位,其次是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實現444.00億元,二者合計達1064.60億元,占比近六成。另外,證券投資收益同比增長110.02%,為7大收入來源增長最高,其次是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103.08%。值得一提的是,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同比下滑8.32%。
與此同時,中證協也向各券商下發了2019年上半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共計23個項目指標,其中凈利潤指標上,排名前5名的分別為中信、國君、海通、華泰及廣發。
8月15日,中證協發布了證券公司2019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789.41億元,當期實現凈利潤666.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1.37%和102.86%,119家公司實現盈利,與去年同期持平。“今年上半年,證券市場迎來估值修復,受益于市場交投活躍及大市上漲,今年一季度投資及經紀業務帶動券商業績改善,雖然隨著二季度市場環境波動影響,但由于一季度高增長及2018年上半年低基數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整體還是實現同比高增長。”有業內人士這樣分析。
各主營業務收入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444.00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148.02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49.62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16.94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27.33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620.60億元、利息凈收入229.32億元。
不難發現,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和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是券商收入的主要來源,二者合計達1064.60億元,占比近六成。如果再加上利息凈收入,三者合計占比更是高達72%。因而,今年上半年自營投資收益、經紀業務和信用業務是券商行業業績改善的主要驅動力。
不過,也有非銀分析師表示,自營業務逐漸取代經紀業務成為行業收入第一大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傳統業務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比如從增速上來看,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以及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均在30%以下,甚至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同比還下滑8.32%。而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和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10.02%和103.08%。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7.10萬億元,凈資產為1.96萬億元,凈資本為1.62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37萬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3.59萬億元。其中總資產、凈資產和凈資本分別較2018年末增長13.42%、3.70%和3.1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中證協還向各券商下發了2019年上半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共計23個項目指標。
從上半年營業收入上看,前10大券商合計達721.37億元,占比40%。分別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及中信建投,營業收入均在50億元以上。其中,中信證券是唯一一家營收超百億的券商,達108.01億元。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看到,有85家券商上半年營業收入未超過10億元,占券商總數近65%。更有13家券商不足1億元,如金通證券僅為189萬元,摩根士丹利華鑫為2011萬元,網信證券為2437萬元。
從上半年凈利潤來看,前10大券商合計達316.30億元,占比47%。分別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及中信建投,凈利潤均超20億元。另外,光大證券、長江證券、中金公司等7家券商凈利潤也在10億元以上。
不過,相反還有44家券商凈利潤不足1億元,尤其是有12家券商更是虧損。根據中證協披露,國融證券虧損最大,達1.35億元,其次是匯豐前海,虧損1.11億元。另外,摩根士丹利華鑫、網信證券、瑞銀證券、華信證券、世紀證券、瑞信方正、東亞前海、國盛資管及一創投行均有不同程度虧損。
今年上半年,券商行業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達620.60億元,同比增長110.02%,不僅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也是同比增速最高的業務板塊。
中證協披露顯示,有16家券商證券投資收益超過10億元,其中8家超過20億元,分別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和國信證券,尤其是中信證券,更是高達43.71億元。此外,還有15家不足1000萬元,如摩根士丹利華鑫、恒泰長財及中泰資管分別僅有35萬元、35萬元和56萬元。值得一提的是,興證資管是唯一一家在證券投資收益指標上虧損的券商,虧損達1071萬元。
另外,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是第二大收入來源,達444.00億元,同比增長22.06%。
中證協披露,有15家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席位租賃)超過10億元。其中,國泰君安、銀河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和華泰證券均超20億元。另外,申港證券、匯豐前海、東亞前海、華菁證券及金通證券不足1000萬元,尤其是后二者分別為60萬元和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7大業務收入來源中其他均出現同比增長,僅有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同比下滑。中證協披露,上半年券商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27.33億元,同比下滑8.3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今年上半年共有29家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超過1億元,其中有7家超過5億元,分別為華泰資管、東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廣發資管、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及申萬宏源。
“去年以來,通道業務規模持續下滑且明顯,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增長較慢,進而就會影響到資管業務的收入。”有券商分析師說道。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11.15萬億元,相比2018年底減少1.76萬億元,相比2017年底減少5.39萬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