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6 15:31:05
每經記者 陸言 每經編輯 師安鵬
▲ 中國國際絲路中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放肆的多是歡喜,克制的才是真愛!
韭菜樓瘋狂拔起那些年,古都西安好似沒落貴族,時常任人“涂鴉”。那場逐利大潮中,之于這座底蘊之城應有的敬意,多被罔顧……
潮退之后,誰走腎,誰走心,人們自有審視。
默默耕耘15載,近乎一企之力成就錦業路CBD的同時,持續重倉西安,布局西北——似這般愛情故事,畢竟少數。
好在如今,“一帶一路”縱深推進,西北迎來新一輪城建迭代,政府產業偏好、開發理念亦隨之轉變——相比一樓一盤的打造,區域科學布局、綜合開發、系統運營,正在成為主流。
至于當年響應西部大開發而來的錦業路CBD締造者,依舊一往情深,緊隨區域戰略,頻頻加碼百億、千億級投資,在消費、商貿、教育、物流、基建等領域多元化布局……
其名綠地。中國向西,需要更多“真愛”!
20多年前,西安西南郊野疲命勞作的人們,恐怕很難想到,腳下土地,日后會成為赫赫有名的高新技術開發區。
那時候,這座城市的繁華,多囿于城墻之內。
20多年間,也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黃金時期,包括西安在內的一大批區域重點城市,開始了現代化肌理的迭代歷程。
高新、曲江等板塊,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但也不乏遺憾,包括坊間詬病的“韭菜樓”問題,成為西安城建的歷史性硬傷。
在以本土開發商為主流群體,瘋狂拿地蓋韭菜樓,甚至為日后頻頻爛尾埋下隱患的那個階段,能對西安這座偉大城市保持敬意、堅持品質化開發的企業,回頭來看,均值得大大點贊。
▲ 錦業路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這其中,錦業路畔的表現,自然是繞不過去的。
在那里,來自上海的綠地,描繪出西安第一代中央商務區的圖景——都市之門、綠地筆克會展中心、綠地假日酒店、綠地中央廣場、綠地正大繽紛城、綠地“饕界”、270米的綠地中心雙子塔……
過去多年里,這種區域綜合開發的理念,可謂一股清流,給西安人留下深刻印象,也給地方政府帶來諸多啟示。
眼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獲批,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在即,資本、人才、項目加速向西流入——幅員遼闊的西北版圖,正在開啟新一輪的城建迭代。
面對機遇,如何讓歷史的遺憾不再重演?城市、公眾、投資者如何實現共贏共享?
從近年來的合作動向來看,市場已然做出選擇。
過去數年,綠地集團總裁張玉良多次奔赴西北諸省。
印象較深的是,過去兩年,在其與陜西省、西安市主要官員共同見證下,綠地兩次與陜西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額度均達到1000億元,被普遍視為當年度本土重磅投資新聞之一。
今年1月,綠地絲路全球貿易港開工,張玉良再次赴陜。
用綠地西北區域管理總部總經理李薊的話說,“在建的中國國際絲路中心、高新綠地全球貿易港、咸陽綠地高鐵城際空間站等重大項目,都得到了省市領導及集團的支持,未來,我們在陜西發展更為篤定、更有信心。”
這種合作格局不斷擴大的背后,除企業的區域綜合開發能力獲市場肯定外,還有諸多可解讀的東西。
舉例來說,國家要求西安作為龍頭揚起來,帶動西北加快發展。這可不止于區域綜合開發的事兒,包括更廣泛的領域,均需高標準配置。相應的,市場力量的支撐作用,必須表現得更強勁一些。
▲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梳理綠地西北近年的戰略調整,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其不再局限于蓋房子、搞開發,而是試圖多方位深入城市發展肌理。不妨列舉幾例:
大基建方面,承建的西安潏河濕地公園即將建成開放;
大消費方面,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G-super)在西安落地3家,另一品牌(綠地繽紛薈)已開業一年;
大康養方面,除寶雞康養谷項目及兩家康養居酒店之外,據悉未來五年內,會在西北建立不少于5家康養中心;
大科創方面,綠地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園區、智慧基建、智慧零售、5G應用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再如上個月,其攜手阿里云尋求數字化轉型;
國資混改方面,綠地控股西安建工,順利完成西安首個市屬國有企業混改項目……
五大領域持續發力,如今稱之為“城市運營商”,或更為合適。
當企業對城市報以足夠敬意,且承載這種敬意的諸多手法與理念,契合地方發展趨勢,獲得政府認同,各方主體的共贏共享,是樂見的。
這也是綠地“城市運營商”模式,與向西開放的西安、陜西乃至西北,積極化反的邏輯所在。
過去多年,綠地西北累計落實投資1200億元。簽約投資額高及項目落地速度快,成為其在業界的醒目標簽——及至近來投資的情況,似乎說明,相守15年后的今天,“真情”越發濃郁。
據媒體報道,今年絲博會期間,綠地西北與經開區、西咸能源金貿區、高新區、國際港務區簽署四大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額 785億元(約占本屆絲博會西安總額 10 %)。
此外,還與浐灞、新城區、渭南市、楊凌區等地簽署項目合作協議……
▲ 咸陽高鐵新城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梳理簽約內容,覆蓋消費、康養、商貿、酒店、教育、物流、基建等多元領域。對于城市功能開發、建設和運營,提升當地城市承載能力而言,這種全方位手法,顯然是當地政府所期待的。
除大西安(包括灃東、秦漢、空港及能源金貿區)板塊外,其目前在咸陽、富平、楊凌、延安、銅川、韓城等市縣,以及寧夏、新疆、甘肅、青海、內蒙等省區,均已進駐或深耕多年。
從當年響應西部大開發而來、書寫“錦業路傳奇”伊始,到如今重倉西安、深耕西北,緊隨中國向西的步伐——15年間,不離不棄,克制又深情——在資本之于西北的態度中,綠地是典型的“真愛”,“長線投資者”無疑。
“敬人者人恒敬之!”
這句話用在區域與企業之間,或同樣合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