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3 12:11:48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編輯 段思瑤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連續12個月銷量下滑后,國內車市在6月迎來了久違的正增長。但伴隨著國六切換帶來的壓力與影響,我國汽車市場整體依舊不容樂觀,合資車市場也很難獨善其身。
數據顯示,上半年,在合資乘用車企銷量前15名中,半數以上車企同比增幅均為負值。其中,排名前三的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銷量同比分別下滑9.9%、11.2%和12.9%。
有分析認為,2019年上半年國內車市呈現極其艱難的局面,在消費信心不強、購買力不足的情況下,經銷商庫存壓力相對較大。尤其是提早實施的“國六”排放標準,讓經銷商面臨巨大的清庫存壓力。
南北大眾勢均力敵
排在上半年合資車企銷量榜單前兩名的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6月銷量差距縮小至3000余輛。其中上汽大眾6月銷量為15.4萬輛,同比下跌12.9%;一汽-大眾同比微增1.4%至15.1萬輛。不過,上半年南北大眾累計銷量分別出現9.9%和11.2%的同比下滑。
今年上半年,一汽-大眾旗下多款車型表現不俗。其中,捷達累計銷量12.8萬輛,成為一汽-大眾的單品銷量冠軍車型;高爾夫家族終端累計銷量為6.6萬輛,繼續占據A級轎車細分市場第一的位置;邁騰、寶來家族、探岳、探歌也有上佳表現。
再看上汽大眾,旗下轎車銷量排名前三的朗逸、桑塔納、帕薩特與一汽-大眾的寶來、捷達、邁騰銷量相當。在SUV市場,途觀、途岳、途昂,在一汽-大眾探歌、探岳的降價“伏擊”下,銷量有所波動,上汽大眾上半年SUV車型累計銷量為20余萬輛。
有分析認為,隨著南北大眾下半年在SUV市場的發力,或許能從SUV的存量市場中搶得更多機會和可能。
日系車勢不可擋
盡管三菱、馬自達等品牌陷入負增長困境,但在豐田、本田的強勢拉升中,日系車今年上半年表現搶眼。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日系車銷量為217.96萬輛,同比增長4.6%,市場份額正在向德系車靠齊。
以6月為例,除東風日產6月銷量同比下跌3.8%外,廣汽本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的同比增速分別為8.4%、6.5%和8.8%。
其中,一汽豐田6月最大增量來自于亞洲龍;本田包括CR-V、XR-V、思域、雅閣、飛度和凌派6款車型月銷量過萬輛。與其他5款銷量過萬的車型相比,雅閣今年上半年增幅最大,這主要是因為雅閣去年銷量基數較小所致。去年5月上市的全新一代雅閣,遇到新舊車型的切換期,導致銷量大幅減少。這使雅閣今年在4、5兩月分別出現131.4%和266.8%的高增長。
上半年,廣汽本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也成為除北京奔馳、華晨寶馬外僅存的銷量同比正增長合資車企。其中,廣汽豐田依靠雷凌、凱美瑞和致炫的亮眼表現,銷量增速較快。其中,雷凌累計銷量約為9.2萬輛,同比增長7%;凱美瑞累計銷量為8.5萬輛,同比增長11%;致炫銷量為5.6萬輛,同比增長29%。
但并非所有日系車都在逆勢增長,比如再次陷入銷量困境的馬自達,正試圖通過發布新品解決難題。如,日前亮相的全新一代阿特茲,將繼續為一汽馬自達開拓B級轎車市場。
有業內人士指出,日系車的火熱,除了產品力因素外,還與品牌的市場表現周期有關。過去三年中,日系車一直在德系車和自主車型的瘋狂增長中沉默不語、低迷前行,但當整個市場出現下行壓力時,燃油經濟性高、小毛病少、使用過程省心的日系車便脫穎而出,更受市場歡迎。
美系車現回升勢頭
德系車與日系車今年上半年的市占率已增至45.5%,而美系車卻仍在成長的煩惱中尋求突破。
數據顯示,上半年,美系車累計銷量僅有94.5萬輛,同比降幅達24.7%。這也令美系車的市占率從過去的10.9%,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9.5%。
美系車企的解決之策正在發揮作用,上汽通用在6月銷量完成140396輛,同比增長0.21%,凱迪拉克品牌更是在當月完成銷量2.12萬輛,同比增長達到51.5%。
長安福特方面,今年第二季度,通過組織機構調整和幫助經銷商合理清庫存,長安福特的終端零售量出現了回升勢頭。今年5月、6月,長安福特連續兩個月零售環比增長,平均增長率超過30%。同時,全新一代福克斯的上市,或將有助于長安福特的銷量進一步回升。
與通用和福特相比,另一美系品牌Jeep則顯得有些勢單力薄,由于旗下產品結構較為單一,再加上SUV市場的持續收縮,Jeep上半年的表現不太理想。
有分析指出,Jeep本來就存在產品單一的問題,深耕SUV市場的獨特“情懷”和強勁的四驅能力,是Jeep旗下產品的核心賣點。現在隨著SUV市場增速放緩,SUV新品不斷涌入,“四驅”已不再是Jeep的“專屬”標簽。
值得一提的是,法系車上半年的銷量目標完成率還不及30%,可見其在中國市場仍未走出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