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4 20:45:03
近期A股市場不斷調整,外資私募反倒加快了布局的步伐,施羅德投資在5月17日一天內就備案了3只私募產品。此外,國內的私募大佬也沒有閑著,如但斌等不少知名私募都在大量發行私募產品。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謝欣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近期隨著A股市場不斷調整,部分個股已經回到今年的起漲點了,這是否又到了抄底的時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注意到,外資私募在A股調整的時候反倒加快了布局的步伐,施羅德投資在5月17日一天內就備案了3只私募產品。此外,國內的私募大佬也沒有閑著,如但斌等不少知名私募都在大量發行私募產品。
近期,A股市場處于不斷調整的狀態,部分個股甚至已經回到了今年的起漲點。而在不少投資者觀望、迷惑的時候,外資私募卻悄然加快了布局的步伐。
在2018年6月備案首只中國私募基金——施羅德中國智匯一號私募基金之后,時隔一年,施羅德投資在5月17日就一次性備案了3只私募產品,包含股票優選、宏觀債券、信用債券多個策略,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
基金業協會備案信息顯示,施羅德投資在5月17日登記備案了施羅德中國股票優選一號私募基金、施羅德中國信用債券一號私募基金、施羅德中國宏觀債券一號私募基金。而上述3只私募產品都是在今年3月29日成立的。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有兩只新產品從名稱上看,施羅德中國宏觀債券一號私募基金、施羅德中國信用債券一號私募基金都是投向中國債券市場的。
盡管近期A股市場受到外圍因素擾動而不斷調整,還是有部分私募在市場調整的時候大量發行新產品。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以來截至5月23日,合計有1289只私募產品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而在今年4月份,私募機構合計登記備案產品2308只。
發行新產品的私募中不乏大佬級,如但斌近期就動作頻頻。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但斌旗下的東方港灣在5月份一口氣備案了5只私募產品。在5月14日,東方港灣備案了東方港灣海濤一號,5月16日備案了東方港灣家樹啟富私募基金,5月16日備案了東方港灣合絡1號私募基金,5月20日備案了東方港灣馬拉松15號私募基金,5月21日備案了東方港灣天億成長壹號私募基金。而數據顯示,東方港灣在4月份也合計備案了5只私募產品。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上海遠策投資在5月23日登記備案了遠策多策略穩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上海少藪派投資在5月21日備案了少數派專享6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上海弘尚資產在5月22日一口氣備案了包括弘尚科創增強一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弘尚科創增強二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弘尚科創增強三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內的3只私募產品;上海鼎鋒弘人資產在5月22日備案了弘人康華樸泰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弘人博裕青石5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兩只私募產品。
A股在經歷了2月大漲、3月趨于冷靜之后,4月開始了意料之中的回調。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私募證券基金出現“產銷兩旺”的現象,產品發行和銷售均迎來了回暖。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月私募產品備案數量驟增,較3月增長近50%,接近2月備案量的3.5倍。
私募趁著A股市場持續調整的時候加速發行新產品,無疑是積極做好抄底的準備。而A股市場是否已經到底了呢?
今日A股三大股指窄幅震蕩,最終滬指幾乎以平盤報收,深成指與創業板指小幅收跌。滬深兩市合計成交僅有3800億元左右,滬指與深成指的K線顯示都是周線“五連陰”,而創業板指則是周線“七連陰”。
對此,西藏琳瑯投資王琳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道,股指向下調整一方面是缺口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來說,一波逼空行情走勢完后的回調,調到0.618的位置也是正常,而這個點位就是滬指2764點。不過半年線和年線也在2790附近,即使跌破也會有反彈。滬指或在下周進入回補缺口2804~2838點的歷程,在回補缺口后,下探2775~2764點區域,然后應該有一波反彈行情,力度要看成交量的配合。目前成交量大幅萎縮,希望能縮出一個底部來。
馬里亞納基金合伙人勞紹海告訴記者,通過測算,目前大盤的整體PE處于中低位。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今年一季度的上漲只是估值的反彈,現在股票整體估值偏低,滬指跌入到2600至2800點的區間后可以不斷地買入。另外,保險資金和MSCI等外資也會伺機而入。
巨澤資本董事長馬澄認為,“對于大盤四月份以來的調整,開始認為是技術性調整,主要是對一季度上漲過多的獲利回吐。但自四月底至今,因外部因素干擾再起,市場持續調整,個股下跌幅度較大,甚至有的達40%~50%,市場人氣急速回落,不少投資者開始懷疑牛市。在此我們認為,雖然短期調整較多,但并不改變市場長期走牛的基礎,中長期來看,繼續堅定看多市場。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當前滬深300的估值是12倍,而歐美市場普通在20倍以上,A股估值處于底部區間;
二是技術面上,各大指數的周線趨勢均線已經明顯突破,20、30周線已經拐頭上翹,日線級別的60、120、250日均線也已經全部多頭向上;
三是國家在上季度實施的2萬億元減稅減費措施會在三季度、四季度上市公司報表中顯示出來,預期會大大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當然在當下最大的利空和不確定性就是外部因素,這也是近期市場疲弱的主要原因。長期來看,外部因素終會有結果,當不確定性消除后,市場便會迎來大級別的上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