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9 17:26:13
在幾家頭部快遞公司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之時,二三線快遞公司則陷入另一個寒冷的極端。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通達系之外,老大哥順豐和京東物流依然是兩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2018年年報中,順豐營收近千億,并豪賭未來進軍綜合物流服務公司,京東物流雖然不包括在七家上市快遞公司體系之內,但逐步加快了開放、求變的腳步,并直接與這幾家快遞公司在各業務層面短兵相接,形成“三方割據”之勢。
此外,更名后的德邦快遞更是一頭扎入快遞“紅海”,也試圖在大件快遞市場分一杯羹。
而在幾家頭部快遞公司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之時,二三線快遞公司則陷入另一個寒冷的極端。2018年以來,曾經的快遞黑馬快捷快遞、全峰、國通快遞一個個或黯然落幕、或一地雞毛,令人唏噓。
幸存的創業公司中,優速快遞高呼“活下去是最高的目標”,安能“壯士斷腕”戰略放棄快遞業務,在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的背景下,二三線快遞公司的生存空間遭到進一步的擠壓。
“2018年或可看做七家已上市快遞企業的頭部地位保衛戰年。因德邦、安能、遠成、晟邦等知名快運大舉跨界快遞,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品駿快遞也加速爭食。在此背景下,幾家上市公司營業額增幅普遍在30%,應該說基本贏得了頭部保衛戰。”中國物流協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不過他也指出,2019年將會是頭部企業之間的攻守進退年,“大象打架”或會更加速淘汰中小快遞企業。
在通達系之外的快遞江湖,順豐作為一個永遠無法繞開的存在,則在2018年走出了一條開放、投資未來、進軍供應鏈市場的道路。年報顯示,2018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增幅達27.60%;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45.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34.84億元。業務量方面,2018年,順豐累計完成38.69億票,同比增長26.77%,日均業務量破千萬單。
同時,順豐在2018年分別牽手夏暉、招商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隨后順豐又55億元收購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的100%股權,宣布正式入局供應鏈領域。
中信建投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師陳萌表示,順豐的發展方向跟三通一達的有些不同,他在向上游拓展供應鏈管理服務,轉型物流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
此外,雖然不在七家上市公司系統之內,愈發開放的京東物流則也正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在2017年獨立運營之后,京東物流在2018年獲得創物流領域融資紀錄的25億美元融資,并開始在快遞、快運、大件、冷鏈等方面持續發力,并在個人快遞、快運業務上與通達系、順豐等公司直接競爭。
過去的中國電商互聯網黃金10年,讓快遞公司迎來了最佳發展期,而隨著七家快遞公司悉數上市,快遞行業逐漸開始撕掉野蠻發展的標簽,追求精細化運營。
阿里、京東等電商系物流平臺的崛起,通達系、順豐等傳統物流對上下游的延伸布局,都讓物流領域形成了嶄新的競爭格局。
就在今年3月,百世快運明確2019年的發展目標——All In電商。未來將加大投入瞄準電商大件這一增量市場。
同時不可忽視的是,更名后,德邦快遞進軍快遞行業的決心也顯得異常堅定,其披露的年報顯示,快遞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13.97億元,快遞業務營收首次超過快運。
貫鑠企業CEO、快遞專家趙小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收入首次超越快運收入,意味著德邦正式成為“快遞”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德邦快遞將與順豐、通達幫、百世等快遞公司開啟全面競爭。
楊達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都是往供應鏈企業發展的,隨著物流各個配送運輸環節的打通,單環節企業的優勢會被削弱,需要企業具備上下游數據的穿透力和核心樞紐控制力。如果不具備自己做大做強的能力,依托大平臺發展依然有上升空間。
當七家快遞公司、電商系物流平臺爭霸一方時,二三線快遞公司卻陷入了生存危機。自從2018年3月快捷快遞與申通快遞合作“破裂”、快捷快遞全國網點徹底停擺之后,全峰快遞、如風達等曾經的黑馬快遞公司一個個黯然走下歷史舞臺。
趙小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資本化加速了快遞企業上岸,但是沒有實現上市的快遞公司未來3-5年很難有大的發展,今年還會有更多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實際上,無論是是快捷快遞、全峰快遞還是其他失敗的快遞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企業加速資本化時對形勢的判斷出現了很大問題,對市場的價值、流量、經濟環境和政策的判斷有較大的失誤。
數據顯示,從2018年上半年整個市場來看,超七成的快遞市場份額已經被資本化的快遞頭部企業所掌握,剩下的十余家快遞品牌的市場空間不足三成,二三梯隊的快遞品牌生存日趨嚴峻。
多家券商研報指出,相比于去年,2019年快遞行業競爭的“馬太效應”難以逆轉,“通達系”等上市快遞企業市場占有率會繼續提升,并向下擠壓未上市快遞企業的生存空間。
“對于物流公司來說,本來自身的籌碼就非常小,無論是轉型還是跟其他有優勢的公司合作聯盟,選擇正確的時間點果斷決策是最關鍵的。其次是敢于舍棄,才能保留部分果實。”他表示。
不過,幸存的快遞公司也都在尋找著最后的生存之道。今年以來,安能快遞全面轉型安銳速運,全面砍掉了曾被寄予厚望的快遞業務;因為業務暫停一度陷入輿論風波的國通快遞方面,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透露了其新業務轉型路徑,同時也在官方聲明中承認,去年以來,確有二三線快遞退出了這個行業,現存的也大多舉步維艱,同樣面臨著可能被行業和市場洗牌的殘酷局面。
對于這些二三線快遞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趙小敏表示,未來大物流、供應鏈體系是主要趨勢,物流公司的數字化非常關鍵。而如果想單打獨斗,完全做行業專業區域或者細分領域也將有一定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