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8 16:49:00
除了線上線下融合成果外,在企業并購重組持續深化、自采自營模式深入探索、集合店多元化發展、IP文化和體驗結合、技術助力會員營銷等方面,百貨業在近兩年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每經記者 陳克遠 每經編輯 王麗娜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3月28日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百貨零售業年會上,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發布了《2018-2019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協會會長楚修齊在現場總結了當前國內百貨業發展的現狀痛點及未來趨勢。
《報告》顯示,從統計的90家百貨企業情況來看,銷售總額增長4.2%,利潤總額增長6.4%,主營業務利潤增長5.7%。《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比歷年協會發布的《報告》,銷售總收入、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三項指標均呈現增長態勢的情況,已至少連續三年沒有出現過,這也意味著百貨業已經進入觸底反彈的階段。
楚修齊表示,從2018年的銷售增長情況來看,消費升級的趨勢十分明顯,同時智慧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服務消費正成為新的消費增長亮點。他在總結近年來的百貨業發展成果時表示,截至目前,百貨業線上線下融合初見成效。
“經過幾年理性的思考和探索,當前百貨業線上線下的融合更加理性,手段多樣化,更加務實,也更加接地氣,既有重要環節的應用,也在整個流程上的連接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同時,楚修齊還表示,除了線上線下融合成果外,在企業并購重組持續深化、自采自營模式深入探索、集合店多元化發展、IP文化和體驗結合、技術助力會員營銷等方面,百貨業在近兩年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但在看到發展成果的同時,楚修齊也總結了百貨業當前發展要應對的五大痛點。
一方面,百貨業轉型正遇到瓶頸阻力。他舉例來說,像部分傳統百貨店自身體量有限,難以引入各種餐飲、娛樂等業態,也無法引入更多體驗類服務項目。此外,也有部分企業改造困難,如水電氣暖等問題難以解決,還有更大的一部分傳統百貨零售企業受體制機制掣肘,歷史包袱沉重。
不僅如此,百貨業要轉型創新,難免要面對變化帶來的陣痛,如在資金占用上會有較大壓,也可能缺乏合適人才,而且自有品牌要獲取市場認可也需要較長周期。
而在成本方面,百貨業成本壓力繼續提升。商業地產租金在漲,人力成本在漲,此外在技術普及下,部分技術也會帶來成本大幅度上升,包括客戶采集,數據分析、營銷引流工具的引入等。
此外,在商品方面,很多百貨企業商品價格缺乏競爭力,對品牌沒有話語權,沒有定價權。
最后在核心能力的提升方面,楚修齊表示,核心能力的提升仍需時日。在他看來,百貨業最核心能力就是商品的自營能力,而要如何建立,需要主觀去嘗試,還需要有資金投入,需要去培養,需要激勵和試錯機制的建立,需要整個供應鏈的優化,社會誠信的建立和完善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