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5 21:13:50
一家與醫學界淵源頗深的燒烤店——柳葉刀燒烤,今日宣布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由1898基金領投,北大明德基金、伏牛堂餐飲(霸蠻)、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等一線基金合伙人跟投。它的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柳葉刀”,一個聽上去和醫學很有淵源、和餐飲毫無關系的名字,卻著實是北京一家燒烤店的店名。
有意思的是,這家燒烤店的主要創始人均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前期顧客以醫學圈人士為主;近五年內,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到店里吃飯還能拿到折扣。
今天,柳葉刀燒烤宣布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由1898基金領投,北大明德基金、伏牛堂餐飲(霸蠻)、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等一線基金合伙人跟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看某平臺對于柳葉刀燒烤的點評發現,消費者對于其口味評價“一般”的不在少數,這或許也是柳葉刀燒烤計劃“本輪資金將主要用于門店擴張、人才梯隊組建以及多元化產品研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家略顯特殊的燒烤店背后有怎樣的故事?緣何能受到資本的青睞?未來又會如何發展?
客觀說來,柳葉刀燒烤的異軍突起,來自它強大的營銷能力。
一位投資了多個餐飲項目的資深投資人告訴記者,一個餐飲店能不能火,從名字就能大致看出端倪。柳葉刀燒烤的創始團隊顯然深諳此道。
所謂柳葉刀,是一種用于外科手術的刀;此外,它還是一本世界權威的醫學周刊的名字,于1832年創立于英國。換句話來說,只要提到“柳葉刀”這個名字,在醫學圈內幾乎就是一張通行證,能立即讓圈子里的人產生身份認同感。
圍繞這樣一張名片,創始團隊做了諸多努力。這家成立于2017年4月的餐飲品牌(公司注冊于2018年2月),從一開始主打的賣點就是“醫學+餐飲”,此外不乏名校、學霸、小清新等諸多要素,可謂噱頭十足。為了配合這些看點,柳葉刀燒烤還推出了一些配套的營銷活動,例如剛開業就宣布近五年內SCI、SSCI、CSSCI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均可拿憑證到店獲得最高30%的折扣,在醫學界受到不少關注。
2017年10月,《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高級執行主編William Summerskill的到店更是將這場營銷推向了高潮。不得不說,這波操作對于提升其品牌的質感和吸引力都很有益。
除了這些傳統玩法,柳葉刀燒烤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抖音網紅。打開其抖音賬號,其創始人、北大美女醫學博士程絲的視頻相當多,播放量在幾萬乃至十萬以上的不在少數。此外,置頂介紹柳葉刀燒烤店的視頻里,也將這家店與醫學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還有部分介紹顧客的視頻也著重突出其醫學背景、高材生等特質,運營者對于自身特色和吸引力的認知可謂十分清晰。
噱頭是非常足了,也令記者對這家拿手術刀的醫生們開的店充滿了好奇。不過,翻看某平臺的點評,瞬間有種祛魅的清醒。在這些來自真實消費者的評論中,欣賞醫生們創業激情的有之,被情懷所打動的有之,但對于口味的評價似乎很一致。
而這似乎是不少網紅餐飲店面臨的共同問題:營銷已經成功了,業務水平是否能跟得上?
柳葉刀燒烤算是一家非常幸運的餐飲店了,在天使輪就拿到了500萬元的融資。事實上,其另外一位創始人王建此前在采訪中曾透露,創業最初首次集資便籌到了80萬元,“都是朋友,很多都投的是自己的獎學金”。
公開信息顯示,其天使輪的投資來自1898基金、北大明德基金、伏牛堂餐飲(霸蠻)和天圖資本合伙人李康林等。我們這里著重說一下領投的1898基金。
IT桔子數據顯示,1898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10月,由北大校友創業聯合會秘書長酈紅、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孫陶然、中搜網絡董事長兼總裁陳沛等人共同發起,主要投資于北大校友創業企業及北大校友投資或推薦的創業企業。從過往的投資項目來看,企業服務、硬件、電子商務等賽道是1898創投基金著重關注的賽道,而柳葉刀燒烤是其投資的第一個本地生活或者餐飲類項目,也側面反映了該機構對于柳葉刀燒烤的看好。
不過看看通稿中柳葉刀燒烤對于本輪融資的計劃,還是不免讓人暗中捏了一把汗。原話是這么說的:“本輪融資后,燒烤作為柳葉刀的主打業務,會持續加碼。團隊未來計劃在門店復制穩定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基于品牌業務相關的電商零售計劃。目前積極布局新媒體,著力于電商零售計劃開啟后的線下轉化。”
簡而言之就是,繼續延續網紅餐飲店的路線,布局新媒體,走好營銷路,最好還能做做電商的轉化。相當眼熟的思路。
記者也算看過和吃過不少網紅餐飲店,這些年紅過的餐飲潮牌,大多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內核,畢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最好再加上明星效應的光環,例如薛之謙的火鍋品牌“上上謙”、林依輪的餐飲品牌“飯爺”等,那絕對是妥妥的流量大戶。
但另一面比較殘酷的是,4萬億的餐飲市場,占據了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左右,看似門檻和壁壘最低的行業,卻也最為變化多端。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8》,餐飲店每年以70%的比例洗牌,2017年關店數為開店數的91.6%,風險與機遇并存。曾經的網紅名店“雕爺牛腩”的衰落,以及韓寒所開餐廳“很高興遇見你”的倒閉,至少說明網紅餐廳的護城河不僅僅是營銷,回歸餐飲的本質也相當重要。
正如上述投資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現在要去評價柳葉刀燒烤的下一步發展還言之尚早,無論如何這個在北京只有兩家店鋪的品牌能順利拿到融資已經相當幸運。“餐飲這個行業集中率低、淘汰率高,如何持續吸引消費者的興趣、提高供應鏈的管理能力等等都是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微信ID:waiguangzhu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