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寶 2019-01-23 20:23:36
2018年“剁手黨”們買買買的熱情繼續升溫,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大關,蟬聯世界第一。與此同時,行業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五巨頭的最低單票收入已降至1.7元。
民航業全年經營數據整體穩健,全年共運送旅客6.1億人次,國內首家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誕生,航班正常率水平達近九年最高。
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首次突破500億大關,連續五年蟬聯世界第一;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
數據寶統計顯示,2018年快遞業五巨頭快遞業務量合計達311.3億件,市占率為61.4%,較去年上升了四個百分點,快遞行業的龍頭效應進一步強化。
五巨頭中,順豐控股以897億元業務收入遙遙領先,收入金額幾乎是第二名圓通速遞的四倍。韻達股份以121億元的收入在五巨頭中排名墊底。
快遞業五巨頭在2018年的業務收入增幅均超過了20%,但除了在美國上市的中通快遞外,其余四家公司均未能擺脫股價下跌的命運。圓通速遞、順豐控股、申通快遞股價去年跌幅超過30%,五巨頭去年市值合計蒸發超過1000億元。
從業務規模來看,中通快遞以85億件的業務量位居榜首,韻達股份快遞業務增速最快,2018年業務量同比上漲48%,近70億件的業務規模超越圓通速遞排名上升至第二位。順豐控股的業務量和業務增速均在五巨頭中再次墊底。
快遞業競爭加速的背景下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不斷下滑。2018年中國快遞企業的平均客單收入為11.9元,同比下滑4%,近十年總降幅達56%。相比于以順豐控股為代表的直營運營模式,采取加盟模式的通達系公司單票收入下滑尤其顯著。
2017年,韻達股份和中通快遞的平均單票收入首次降到兩元以下,公司毛利率同比減少兩個百分點,但高度競爭帶來的單票收入下降并未就此停止。2018年韻達股份、中通快遞和圓通速遞的單票收入分別下滑11.06%,10.2%和6.6%,韻達的最新單票收入僅有1.73元,為五巨頭中最低。
2018年廣州以50.64億件的快遞業務量蟬聯城市快遞量榜首,金華(義烏)的快遞量同比上漲了43%,排名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上海、深圳和杭州分列榜單的第三名至第五名。
去年全國有9個城市的快遞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上海的快遞業務收入達1020億元,排在各城市之首,比第二名廣州市的快遞收入高出500多億元。
分省來看,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和北京的業務量依然排名前五,寧夏、廣西和云南快遞量增速最大,同比分別增加82%、51.5%和49.3%。北京快遞業務量同比下滑了2.9%,是近年來全國主要省份中快遞業務量唯一一個出現下滑的地區。
三大航空公司RPK齊超2000億客公里
2018年A股航空公司市值累計蒸發超1500億元(剔除2018年以后上市的航空股),市值排名前四的航空公司市值蒸發比例均超過30%,最新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上市航空公司僅剩中國國航一家。與低迷的市場表現相比,A股各大航空公司在過去一年的客運周轉量水平穩中有升。
RPK(收入客公里)是實際運送旅客數量與飛行里程的乘積,是衡量旅客運輸量的綜合性指標。2018年中國RPK超過2000億客公里的航空公司首次達到三家,南方航空以2592億客公里位居榜首,中國國航和東方航空緊隨其后。
春秋航空、海航控股和南方航空2018年RPK同比增速超過10%,位列A股六大航空公司的前三位。分航線來看,六大航空公司中的四家國際航線的RPK增速超過了國內航線,海航控股的國際航線RPK增速達22%,高出其國內航線增速近10個百分點。
根據CADAS(民航數據分析系統)統計,2018年中國民航市場總體客座率達81.7%,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航線客座率達84%,國際航線和港澳臺航線客座率分別為80%和81%。
A股六大航空公司的客座率均維持在80%以上,三家超過市場平均值。春秋航空的客座率為89%,排名第一,中國國航客座率為80.6%,排名墊底。中國國航、東方航空、海航控股的國際航線客座率不足80%。小市值航空公司的客座率整體高于大市值航空公司。
從全年增速來看,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2018年客座率分別同比增加1.21和0.23個百分點,其余四家公司客座率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海航控股和春秋航空同比下降百分點數最大,均超過1.5%。
分月份來看,八月為暑運的市場旺季,A股六大航空公司各航線客座率均處于峰值,高出全年平均水平2至4個百分點不等。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八月的客座率超過90%。
2018年申萬機場指數在交通運輸板塊的各子行業中走勢相對堅挺,A股和港股六家上市機場去年市值累計縮水近123億元。個股方面,白云機場和在香港上市的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市值縮水較多,均超過90億元。同時,機場股也是交通運輸行業中外資最為青睞的投資板塊。
北京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在去年首次突破1億人次,僅次于美國亞特蘭大機場,排名世界第二。全球旅客吞吐量前十的機場中,中國有三家機場上榜,除北京首都機場外,香港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分別排在第八和第九位。
2018年六家上市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均超過5%,增速較去年有所下滑,但仍高于歐美主要大機場的增速水平。廈門空港和深圳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增速最大,超過8%,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上漲5.4%,增速最低。
去年我國民航航班起降突破1000萬架次,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機場和白云機場三家共起降近160萬架次,排名前三。瑞港集團、深圳機場的起降架次增速最大。
證券時報 范璐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