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31 23:17:06
8月31日,黃河旋風再度發布公告,表示決定自2018年半年報起,將上海明匠重新納入2018年合并報表范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黃河旋風在報表中直言,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明匠因業績未達預期,因收購產生的商譽存在減值跡象。
每經記者|許自然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從黃河旋風對全資子公司上海明匠“失控”一事爆發以來,至今已數月。
今日(8月31日),黃河旋風再度發布公告,表示決定自2018年半年報起,將上海明匠重新納入2018年合并報表范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黃河旋風在報表中直言,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明匠因業績未達預期,因收購產生的商譽存在減值跡象。
6月25日,在上海明匠管理層改組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獨家采訪到上海明匠董事長、創始人陳俊。他表示,關于收入確認方法的爭議,目前審計師還沒有完全給出判斷,這個事情目前由審計方在控制。此前陳俊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采訪時透露,上海明匠是按照完工百分比來確認收入、利潤,而母公司黃河旋風則是按照驗收法來確認收入。
“百分比驗收不是公司章程規定的事項,是公司會計政策規定事項。是否要修改,我們會慎重考慮。2018年是否合并上海明匠的報表,要看后續事態進展。上海明匠的收入確認方法一直沒有變化。”此前在業績發布會上,黃河旋風財務總監張永建表示。
8月31日,黃河旋風發布多份公告,表示現根據情況變化和當前實際,公司決定自2018年半年報起,將上海明匠重新納入2018年合并報表范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黃河旋風同日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中,針對上述收入確認法的爭議,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根據黃河旋風2018年半年報,針對提供勞務收入,黃河旋風采用的收入確認原則是:對外提供勞務,于勞務已實際提供時確認相關的收入,在確認收入時,勞務已提供,與交易相關的價款能夠流入,并且與該勞務有關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為前提。
此外,針對工業智能化銷售收入,黃河旋風選擇的收入確認原則是:根據銷售合同的約定對所售商品風險報酬的轉移時點進行判斷,據此確認銷售收入。合同未約定驗收的銷售,以客戶簽收的時點確認收入;合同約定需驗收的銷售,以收到客戶驗收報告等相關資料后確認收入。
簡而言之,在2018年半年報中,黃河旋風并沒有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回溯至2015年,彼時,黃河旋風作價4.2億元收購上海明匠,較其評估基準日凈資產增值達20倍,同時形成商譽2.96億元。
為此,黃河旋風解釋,上海明匠前述估價對應的2014年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35.66倍和21倍,前者相對估值低于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后者相對估值高于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此外,黃河旋風也期望通過并購上海明匠,進入工業4.0高端智能裝備業務領域,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同時,陳俊等人承諾,上海明匠2015~2017年經審計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000萬元、3900萬元及5070萬元。
事實上,根據過往財務數據,近年來上海明匠的增長勢頭強勁,不過,在8月31日公布的2018年中報中,上海明匠業績已大幅縮水。
根據中報,上海明匠代表的上市公司工業智能化板塊,期內實現凈利潤1167萬元,在黃河旋風凈利潤總額中,占比不足一成。
同時,黃河旋風表示,公司董事會現正就2017年度審計報告中保留意見所涉事項的影響消除工作做積極努力,上海明匠重新審計尚未結束,待近期審計結果出來將及時對更正追溯內容進行公告。
重要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黃河旋風在報表中直言,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明匠因業績未達預期,因收購產生的商譽存在減值跡象,公司已聘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減值測試的鑒證工作,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