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3 23:41:45
2018基金半年報開始進入披露季,在半年報中,除了對基金持倉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外,基金經理對于下半年的展望也是一大看點。記者就針對A股、港股、美股等市場,來盤點一下這些基金經理的最新觀點。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2018基金半年報開始進入披露季,在半年報中,除了對基金持倉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外,基金經理對于下半年的展望也是一大看點。
特別是一些上半年表現不錯的績優基金和上半年資金持續流入的基金,其對于下半年的看法更是值得關注,接下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針對A股、港股、美股等市場,來盤點一下這些基金經理的最新觀點。
美股:牛市短期或將繼續
美股市場的牛市表現已經有目共睹,今年以來獲得超過10%回報的QDII基金更不在少數,那么,美股牛市是否還會持續成了不少投資者關注的話題。
廣發納指100:目前美股二季度業績披露已經過半,除能源板塊外,所有板塊公司業績均不同程度好于預期;在整體強勁的業績支撐下,伴隨著美歐貿易摩擦出現緩和,美國牛市延續。科技股是美股牛市的主力之一,不過,最近受歐洲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科技巨頭Facebook和Twitter二季度業績未達預期,板塊其他公司也因此收到牽連。全球范圍內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加強和公司自律是大勢所趨,短期陣痛難免,但在預期重置、股價調整之后,科技板塊龍頭應能回歸正常的業績。
此外,目前監管政策的實施雖然影響了科技巨頭的季節性業績增長,但長期來看并未影響其的商業模式和成長邏輯。而業績低于預期可能引發市場過度反應,從而出現估值跌至較低位置,公司未來股價的上漲空間因此更大。
華寶美國消費:展望2018年下半年,我們仍然對美股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美國經濟整體向上的趨勢仍然在繼續。經濟的進一步走強,將帶來企業盈利的增長,從而推動股價進一步走高。
就股市本身估值而言,截至2018年6月30日,標普500指數2018年動態PE為16.3倍,相較今年年初的17.5倍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縮窄。但美股股息率相對債券收益率溢價仍然高于歷史均值,說明對比低利率下的債市,美股市場估值還在可以接受范圍內,在加息的大背景下,這個溢價估計后續會有所收窄,因此美股當前的估值水平后續還會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不過由于美國目前經濟復蘇情況良好,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長非常快,2018年一季報標普500盈利增長同比達到24.5%的高增速。因此只要盈利增長能夠抵消估值下滑的話,美股牛市短期仍將繼續。
另外,根據以往加息周期的經驗來看,利率水平整體提升之后,美股的波動性會有明顯提升,美股后面再次出現較大幅度回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尤其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如果后續進一步升級的話,可能會對美股情緒上帶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美股回撤,這個風險點在下半年并不能排除。此外,美國國會十一月份將步入中期選舉,政治上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對美股可能也會帶來更大的波動。
A股:多角度優選標的
廣發中小盤:市場有可能迎來風險偏好上行推動的反彈行情。在風險偏好上行的過程中,我們相對更看好的是:1)產業地位突出的半導體芯片龍頭以及云計算相關公司;2)新能源電動車板塊中優質的中游龍頭個股,包括隔膜、負極材料以及三元電池龍頭;3)前期跌幅較大的金融地產板塊;4)次新優質個股以及一些超跌的優質醫藥個股。
華安創業板50:國內正處于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進程中,未來新經濟領域仍將相對保持較高增長。隨著貨幣政策轉向,預期下半年市場寬松的流動性將更有利于成長股的估值提升。目前創業板50指數的PE(TTM)為33倍左右,處于估值的歷史底部區域,是投資者布局優質創業板公司的優選標的。
國泰價值:伴隨著市場上半年的回調,整體估值已經到了較低的位置。因此,我們對中長期市場相對積極。尋找在新的增長階段,受益于精細化發展的行業龍頭,這種機會較難出現在行業性大機會,更多的是出現在行業內部。
因此,主要從兩個角度去挖掘投資標的:1)消費品牌升級:在品牌和產品創新上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引領行業發展方向,滿足甚至創造消費升級需求的細分行業龍頭,包括家庭裝修、服裝消費、醫藥、文化教育消費等,未來幾年仍然是中國品牌升級與崛起的時代;2)產業升級:具有企業家精神,以奮斗者為本,能夠代表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制造業行業龍頭。主要包括以先進制造為代表的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等領域。
港股:更看好本地股指數
華寶香港本地:在當前時點展望2018年下半年,我們對港股市場走勢持相對謹慎看法,預計恒生及恒生國企指數將呈區間振蕩態勢。
從估值看,港股經過6月下半月的快速回落,當前恒生指數的PE, PB估值均已回落至2017年6月水平,但當前估值離2016年1月市場最悲觀時的水平仍有相當的空間。未來是否還有持續回落的空間還是已然觸底將更多依賴下半年政策的正確應對及國內經濟的整體表現。當前的能見度并不高。
就香港本地股指數而言,由于指數中成分股占比較高的為金融股(主要為銀行和保險,合計占比達37%),更多直接受益于全球利率上行帶來的資產收益率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