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2 00:19:48
2016年6月6日,草根投資獲廣州基金旗下股權投資基金10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不過,從股權穿透的角度來看,草根投資的B輪融資確有國資成分,但是占比不到百萬分之一。
每經記者 邊萬莉 每經編輯 姚祥云
8月1日,廣州基金的一紙聲明透露出了P2P平臺——草跟投資的“蹭國資”行為。
廣州基金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近日,有媒體曝出浙江草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草根投資”)經營異動的消息。經查,公司旗下參股企業曾出資1萬元參與針對草根投資的一項投資。同時,廣州基金更是聲明,其實際持有草根投資股份為0.000065%,并表示公司將密切關注草根投資經營動態,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維護國有資本安全。
草根投資此前的融資方包括華聞傳媒在內的上市系、廣州基金在內的國資系以及順為資本在內的風投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開草根投資網站后注意到,首頁滾動欄的第三頁顯示著“十億國資B輪融資”、“國資背景更放心”等宣傳語。網站資料顯示,2016年6月6日,草根投資獲廣州基金旗下股權投資基金10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事實上,當時的B輪融資方為廣州匯垠沃豐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匯垠沃豐”)。
相關資料顯示,匯垠沃豐持有草根投資21.0577%的股權,是草根投資的第二大股東。記者通過天眼查對匯垠沃豐的股權進行了層層穿透,發現匯垠沃豐股東分別為常州凱佳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廣州聚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匯垠澳豐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垠澳豐”)以及一個自然人。其中,具備國資背景的股東匯垠澳豐出資金額僅1萬元,對匯垠沃豐持股比例僅十萬分之一。
再來穿透匯垠澳豐股權,廣州匯垠天粵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垠天粵”)是其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0.68%;而匯垠天粵是由廣州產業投資基金全資控股(以下簡稱“廣州基金”)的公司,廣州基金對其直接和間接持股比例分別是5%、95%;廣州基金是100%國資控股。
由此,從股權穿透的角度來看,草根投資的B輪融資確有國資成分,但是占比不到百萬分之一。
有業內人士認為,國資背景沒有嚴格的定義和量化的股權比例,但是有些平臺國資股權比例很小,或者國資持股時間不長就發生轉讓,這就有點“蹭國資”概念。還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沒有官方口徑界定國資背景的股份比例,但是這家平臺的國資占比的確非常低,也比較牽強,不足以拿出來給自己貼標簽。
廣州基金在上述聲明中也指出,2016年4月,匯垠沃豐成立,匯垠澳豐作為GP(普通合伙人)出資1萬元,持有匯垠沃豐0.001%的股份。同年6月,匯垠沃豐向草根投資投資10億元人民幣,占股21.2766%,成為第二大股東。同期簽訂的《浙江草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及《浙江草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之補充協議》約定,2019年草根投資必須上市。
廣州基金表示,其全資子公司匯垠天粵持有匯垠澳豐30.68%的股權,折合廣州基金實際持有草根投資股份為0.000065%。分析人士稱:“可以看出,國資比例在這筆交易中占的比例極低,基本上是象征性的。此前草根金融B輪融資時高調宣揚國資入股,更多是一種宣傳的手段,噱頭重于實質。”
“國資系”是P2P網貸行業中備受追捧的一類標簽。
網貸天眼高級分析師高才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資背景一定程度上能夠給平臺增信,特別是在投資人眼里,往往認為有國資企業入股的平臺相對安全一點,甚至有些投資人存在平臺出問題找國資企業去兜底的想法。基于這種現象,許多平臺往往熱衷于宣傳自己的國資背景以增強品牌力和安全形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資料發現,在眾多暴雷的網貸平臺中,擁有國資系背景的平臺并不在少數。事實上,擁有國資背景的網貸平臺并不意味著百分之百的可靠。
網貸天眼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國資系運營平臺數量達225家,累計轉型及停業平臺數達26家,累計問題平臺數為25家,待還余額達到1325.9億元。
成都面壁科技創始人肖世海表示,國資背景并不必然意味著平臺靠譜。如果平臺是純粹的信息中介且完全合規運營,那股東是什么背景就無關痛癢,國企股東最多是提供一些行政資源或者部分產業資源,對于真正核心的風控,作用不大;如果平臺在運營過程中沒有完全履行信息中介的相關義務,有違規行為,平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那股東也僅僅是承擔有限責任,國企股東即便是出于種種考慮要承擔“救助責任”,可能需要說明其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還需要經過上級企業或部門很嚴格的審核流程。
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認為,P2P網貸平臺作為信息中介,平臺股東并不承擔兜底責任,且國資背景只是識別平臺股東的一種標簽,與平臺安全性并無必然聯系。備案延期背景下,投資人識別靠譜平臺,需深入平臺管理層、產品、信披等細節方面。一般而言,平臺高管具備相關行業從業經驗、平臺產品合規程度高、平臺信披完善、產品透明度高、對于不合規業務積極整改的平臺合規發展的意愿相對較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