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2 16:04:11
今年以來,城市配送領域動作不斷,包括58速運、唯捷城配、云鳥科技等多家城市配送企業獲得資本熱捧。但與干線物流的相對成熟相比,城市配送仍存在很多傳統痛點以及新零售背景下面臨的新挑戰。
每經記者|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魏文藝
在新經濟的推動下,作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物流場景——同城配送市場愈加受到資本青睞。近期,包括58速運、唯捷城配、云鳥科技等多家城市配送企業獲得資本熱捧。
而另一方面,與干線物流的相對成熟相比,城市配送仍存在很多傳統痛點以及新零售背景下面臨的新挑戰。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彥林在7月21日舉辦的中國綠色智慧城市物流峰會上指出,城市配送成為制約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
云鳥科技創始人兼CEO韓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除了傳統問題之外,一面是消費升級消費者行為隨時發生變化,一面是B端訂單數票數增大、日級波動大,以及對IT對接和數據分析等多方面的要求,城市配送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進入2018年,城市配送領域動作不斷,競爭日漸白熱化。6月12日,唯捷城配宣布完成B輪1.16億元融資;7月13日,58速運獲得2.5億美元第一期融資;云鳥科技也曾透露公司正在融資。此外,貨拉拉在今年4月宣布推出企業版,正式進入B端市場,同時表示三年內IPO的計劃不變。
資本頻頻動作的背后,是城市配送市場巨大的市場規模與誘惑。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20.8億件,同比增長27.5%,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50.9億件。韓毅提供的數據顯示,城市配送市場規模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預計2018年將突破1.2萬億元。
“目前便利店及各類零售終端(無人店、無人貨柜)大規模涌現,但很多城市市區內不準許大型貨車進入,因此,小貨車的短途同城運輸就顯得極為重要,成為商業巨頭必爭之地。”社區商業專家彭成京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同時,同城貨運市場較為分散。數據顯示,目前同城貨運司機高達1300萬人,個體司機、夫妻檔和小規模車隊是該領域的主力,與零擔市場相似。
也正是如此,催生了與零擔市場滿幫類似的貨拉拉、云鳥科技、58速運等新城配公司。“快遞加盟模式將零散的網點、運力集中起來,促進了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滿幫、貨拉拉、云鳥科技等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有效的運力集合,就類似于快遞加盟制。”圓通速運副總裁相峰在上述峰會上指出。
即便資本加持、入局玩家眾多,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卻是,城市配送行業存在諸多痛點亟待解決,尤其是新零售對配送的個性化、碎片化及高標準要求,更將痛點無限放大。
“物流成本可以占到貨值的比例6%~7%。另外,隨著新零售和消費升級,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對商品的個性化、碎片化需求較多,商家的供應鏈競爭升級,B端對時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韓毅坦言,現在對于很多城配企業來說,服務的速度跟不上商家提出需求的速度。
“新零售的特征是高度標準化的、一點多送的,所以會出現一些碎片化的配送需求。”貨拉拉CMO張燕梅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應對新零售對配送的挑戰,更需要的是去不斷迭代產品,滿足時間更靈活的高效運輸。”
而另一方面,城市配送行業一直存在的傳統問題也制約著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李彥林指出,城市配送一直存在公共配送基礎設施嚴重缺失、通信環境沒有明顯改善、配送車輛車型龐雜、先進組織方式推廣緩慢、政策引導缺失等問題。
而解決這些痛點,李彥林表示,需要無車承運人引領城市配送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數據驅動的智慧物流配送等方式。
“新經濟發展與國民消費持續升級,催生新城配,即城市配送必須高效、智慧、綠色發展。只有把所有資源都放在云端,用數據驅動供應鏈交付,才可實現城配效率提升。”韓毅表示,在新經濟、新需求、新技術下,一切傳統的城配方式都將被徹底顛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