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3 16:05:06
普華永道被美國法官判罰6.25億美元,創出了史上最高的會計師事務所罰單記錄。該法官認為,普華永道未能發現Colonial Bank的重要客戶存在大規模欺詐行為,從而助推該銀行于2009年宣告破產, 導致原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損失巨大。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郭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一(7月2日),聯邦法官裁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必須支付6.253億美元(約42億元)的賠償金。
去年12月,美國地區法院法官Barbara Rothstein發現,由于普華永道在審計過程中疏忽大意,未能發現阿拉巴馬州Colonial Bank(殖民銀行)的重點客戶存在大規模欺詐舞弊行為,從而助推該銀行于2009年宣告破產。
該項罰款創出了史上最高的會計師事務所罰單記錄,也引起了金融市場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長期擔憂。
去年12月,美國地區法院法官芭芭拉·羅斯坦(Barbara Rothstein)發現,由于普華永道在2003年~2005年間以及2008年對殖民銀行在審計上的瀆職,未能發現這家銀行的重點客戶存在大規模欺詐舞弊行為,從而助推該銀行于2009年宣告破產。最終判普華永道賠償6.253億美元的罰款。
在判決中,法官羅斯坦同意原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以下簡稱FDIC)的說法,即6.253億美元的罰款是對普華永道瀆職行為評估過后的適當賠償金額。羅斯坦表示,6.253億美元的罰款“得到了可靠證據的充分支持”。但普華永道方面曾要求法官將罰款減半。
“當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瀆職時,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我們很高興聯邦法院能夠認識到這一點。”FDIC的律師斯蒂芬•索倫森(Stephen Sorensen)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普華永道曾負責當時全美第六大銀行——殖民銀行的審計事務。而當時全美第十二大抵押貸款公司Taylor Bean&Whitaker一直在透支其在殖民銀行的賬戶,以彌補公司自身的現金短缺。此外,Taylor Bean&Whitaker還將超15億美元已經賣給其他投資者的抵押貸款出售給了殖民銀行,但普華永道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FDIC以其作為殖民銀行接管人的身份提起訴訟,該銀行曾經擁有超過250億美元的資產和340個分支機構。根據FDIC的起訴書,Taylor Bean&Whitaker的欺詐行為始于2002年,這家公司不僅將已經出售或承諾售予其他人的抵押貸款重復出售給殖民銀行,而且該銀行收到的抵押貸款項目中有些沒有抵押品,有些已經違約了。
“當欺詐行為被發現的時候,殖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包含了高達14.7億美元的被篡改或者導致損失的其他抵押貸款交易,”羅斯坦法官在裁決書中這樣寫道。
當詐騙案被發現后,Taylor Bean&Whitaker于2009年8月申請破產。隨后不久,受牽連的殖民銀行也因此破產,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六大銀行破產案,這也使得FDIC損失約42億美元。Taylor Bean&Whitaker主席李·法爾卡斯(Lee Farkas)和包括兩名殖民銀行的雇員在內的七人,均被定罪或承認參與該欺詐計劃。法爾卡斯也于2011年因欺詐和共謀罪名被判入獄30年。
其實FDIC早在2012年便起訴了普華永道。在2017年12月的裁決中,聯邦法官羅斯坦否決了FDIC的一些要求。但她發現普華永道未能通過審計來發現當中的欺詐行為,違反了審計規則。羅斯坦還表示,普華永道根本就沒有檢查這些抵押貸款的文件,所以沒有從根源上制止此次欺詐案。
普華永道辯稱,對公司的判決不應該超過3.067億美元,也不應將殖民銀行在Taylor Bean&Whitaker抵押貸款上的損失視為欺詐案的一部分。普華永道在本周一發表的聲明中指出,法官此前就發現了殖民銀行的員工在審計過程中進行了人為的干涉。
“普華永道對今天的裁決感到失望,我們不認為FDIC有權在這起案件中收回任何損失。法庭此前的調查也發現,大量殖民銀行員工曾主動、嚴重地干預了我們的審計工作。”普華永道的律師菲利普•貝克(Philip Beck)說道。他還稱,普華永道計劃“盡早對此事提起上訴”。
但法官在周一的裁決中表示,普華永道把欺詐相關損失的定義“人為地收窄”了,普華永道的疏忽更可能直接造成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高達42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普華永道只是此宗案件中最新一家被罰的機構。Taylor Bean&Whitaker的外部審計機構德勤(Deloitte&Touche LLP)今年2月28日還同意支付1.495億美元來解決美國司法部的指控。負責殖民銀行內部審計事務的Crowe Horwath LLP今年4月也以6000萬美元了結了來自FDIC的訴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