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9 17:42:55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細則出臺在即,針對灣區內各城市的樓市交易升溫情況,樓市調控政策也在陸續推出,打擊炒房投資行為。而今年以來,深圳、東莞、佛山、江門、惠州等地均出臺了調控政策,表明粵港澳大灣區與全國房地產調控步調一致。
每經記者 董青枝 每經編輯 梁秋月
圖為:佛山羅村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細則出臺在即,灣區內部分城市的樓市有所升溫,調控政策也隨之出臺。
今日(5月29日)午間,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房產管理局下發《關于嚴厲打擊惡意炒房、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聲明》(以下簡稱《聲明》),稱對投機炒房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對一次性購買3套以上(含3套)的購房行為采取暫緩網簽,核實其是否屬于惡意和投機炒房行為。下一步,不排除該局將聯合其它部門對購買3套以上(含3套)的住房資金來源進行核查,全面打擊炒房投資行為。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認為,這次政策的出臺,與最近大亞灣區一些樓盤過度渲染銷售氣氛有關。不過政策本身影響力有限,畢竟市場上大部分的購房者達不到這個數量(3套及以上);反而政策出臺帶出的意義比較大,體現出了大亞灣乃至惠州市對樓市異動已有政策儲備,而且會適時推出市場,同時因房地產市場對惠州市經濟貢獻較大,所以此次出臺的政策偏溫和。
《聲明》指出,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有效吸引了大量群眾前來該區就業安居,推動了區域房地產市場的有效發展,但也出現部分單位和個人購買多套房源的投機炒房行為。
與此同時,近日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自媒體單位借此進行炒作和造謠傳謠行為也引起該局高度重視。對于相關機構炒作宣稱的政府限購、價格上漲等信息,制造房地產市場緊張氣氛、誤導購房群眾恐慌性購房行為,該局也將調查核實予以嚴懲,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理的自住購房需求,維護區域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近期大亞灣片區有多個新盤獲得預售。世聯行數據顯示,僅5月14日~5月20日一周,惠州新增預售項目29個,新增預售項目主要位于惠城區、大亞灣及惠陽區。同時,近日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發現關于大亞灣樓盤排隊搶房的視頻和照片不斷出現。
而就在5月20日,惠州大亞灣房管局在公眾號發布辟謠公告,內容顯示該局發現一些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門戶網站發布一些不實的視頻、圖片以及文章,以虛構和歪曲事實形式對泰豐花園項目的樓盤現場和銷售情況進行惡意炒作,此種行為嚴重擾亂大亞灣片區房地產市場秩序,該局將保留對不實視頻、圖片和文章的發布人、傳播人訴諸法律的權利,并將嚴厲打擊危害大亞灣片區房地產市場穩定秩序的網絡謠言。
圖片:大亞灣房管局官方微信截圖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的購房政策相對寬松,所以近期確實存在部分人到此區域購房,在帶動市場交易上升的時候,投資投機屬性增強,所以管控房地產交易市場也是符合預期的。此次限制性購房政策,強調了既要限制認購,也會在后續提供資金核查,這樣有利于規范市場交易,同時也有助于防范交易資金的風險。
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統計顯示,近一個月(4月30日~5月27日)大亞灣片區一手住宅網簽2096套,網簽面積210515平方米,成交均價約為12600元/平方米。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前夕,灣區內部分城市調控政策亦隨之出臺。事實上,今年以來,深圳、東莞、佛山、江門等地均出臺了調控政策,表明粵港澳大灣區與全國房地產調控步調一致。
此前的深圳“三價合一”政策于3月28日正式落地,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新政出臺后,4月份深圳新房成交量偏低,二手住宅成交量也較去年同期下降6.41%,一手住宅均價連續19個月下降,打擊投機炒房、防止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效果初顯。
5月初,東莞市住建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管理的通知》,對原限價政策進一步調整升級,包括調整房價備案基價、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一經備案不得上調、強化房價備案“新地新措施”等內容,于5月10日正式實施。
此外,佛山發布特急通知規范樓市秩序,其中提到:避免在夜間進行項目開盤或銷售活動;嚴禁企業人為制造銷售緊張氣氛;對熱盤鼓勵采用“搖號”等方式進行銷售等。
日前,江門住建局也公示了《江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新建商品房銷售現場信息公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銷售人員不得渲染房價上漲預期;銷售現場公示信息及宣傳單、推介書、售樓書等宣傳資料的內容應當真實、準確、合法,不得欺騙或誤導購房者等等。
在何倩茹看來,東莞、江門等地的政策都是為了保證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而推出,加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讓樓市發生異動,因此都屬于政策調整范疇。
何倩茹補充道,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繼續出現樓市調控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否需要加強政策調控,還要看市場的實際反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