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5 23:36:31
隨著備案大限的臨近,渴望合規的平臺開始對定期產品“動刀”,同時,很多平臺也已開始清理大額標的。即將到來的驗收備案決定著平臺是否還能參與下半場的競爭。
每經編輯 肖樂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編輯 姚祥云
“備案危機感很重,擔心限制數量把我們卡住。”深圳一家P2P平臺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到。大概再也沒有比當下的P2P更焦慮的行業了,即將到來的驗收備案決定著平臺是否還能參與下半場的競爭。
記者注意到,P2P平臺已經開始了備案前夜最后的合規沖刺,有平臺開始對定期產品進行整改,消除期限錯配。日前,人人聚財發布公告,3月18日和3月19日兩天停服,開服之后,其計劃標產品定投寶(1~24個月定投寶、V專享)將全部下線,用戶原來持有的定投寶產品將切換為直接持有原定投寶所匹配的散標(債權)項目。
與此同時,網貸平臺依然在為平臺上的存量大額謀求出路,清理也在加速。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P2P行業2018年2月待還金額超20萬元和100萬元的累計金額占比較2017年1月分別下降了14.41個百分點和16.91個百分點。
按照銀監會P2P整改驗收通知的規定,以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的形式對接債權轉讓標的,由于可能造成資金和資產的期限錯配,應當認定為違規。
由于活期產品存在著資金池、流動性風險,2017年至今,已經有眾多平臺陸續下架活期產品。今年1月以來,真融寶、投之家、熊貓金庫等平臺的活期產品相繼停售。
隨著備案大限的臨近,渴望合規的平臺開始對定期產品“動刀”。3月17日,人人聚財發布公告,其定投寶產品(1~24個月定投寶、V專享)將全部下線,持有定投寶的用戶將切換為直接持有原定投寶所匹配的散標(債權)項目,并開始按照散標的還款方式進行還款,且散標還款、到期日與原定投寶到期日不同。
人人聚財方面表示,此次定投寶產品調整,是整改的重要一環,也是合規的前置條件。過去為追求出借操作的便利性,在定投寶設計時采用了行業普遍應用的自動債權轉讓機制,部分債權和定投寶期限不一致。按照監管整改要求,該機制被禁止,所有存量定投寶都必須整改到位,穿透到底層資產,無法進行新老劃斷。
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整改驗收工作指引表》明確,平臺以“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的形式對接債權轉讓標的”需要進行整改,人人聚財原定投寶中所匹配的散標到期日和原定投寶的到期日可能出現不一致,因此需要進行整改。
不過,對于定期產品的整改指引,各地的政策細節略有不同。上海和江西整改驗收工作指引中明確提出了一個除外情形,“網貸機構向出借人提供各類定期產品,包括在合同協議中約定通過債權轉讓方式到期退出的定期產品(但借款人實際借款期限和出借人出借期限相匹配;或者在產品名稱中標明持滿一定時間方可轉讓、且已充分向出借人提示流動性風險并由出借人事先書面確認的除外)”。
“在部分地區如果平臺能證明出借期限相匹配等條件也可能不需要在這方面進行整改,P2P的計劃類產品的合規整改模式,與地方監管部門對平臺的監管要求密切相關。”張葉霞表示。
“現在很多平臺開始清理大額了,平臺更缺資產了。”一位P2P業內人士向記者說到。
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這是監管早在2016年8月24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便已劃定的政策紅線。
“大額標的的正常處理方式是到期收回,沒有到期的就要求借款企業提前還款。大量提前還款說明平臺此前整改決心不夠大。”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整改工作已經有兩年時間了,如果平臺沒有太多僥幸心理,從去年初就開始做準備了,停發大額標的,規模逐漸下降。但也因為要付出規模下降的代價,所以可能很多平臺不愿意。”
大額標的的另外一種處理方式就是轉讓,方頌指出,轉讓給對資產感興趣的資金方,或者平臺股東,“例如供應鏈的資產可能保理公司就會想要。”
前述深圳P2P平臺高管就告訴記者,其大額資產是在股東方的幫助下剝離的,“底層資產不能提前到期,但平臺標的可以清理掉。發回購公告,由兩家機構股東回購用戶手中的大額標的,股東線下持有至到期就行了。”
第三方數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額標的的清理加速。據網貸之家對533家平臺的監測統計數據,網貸行業借款限額合規性進一步好轉。數據顯示,2018年2月待還金額超20萬元的累計金額占比為27.71%,相比2017年1月下降了14.41個百分點;2018年2月待還金額超100萬元的累計金額占比為12.45%,相比2017年1月下降了16.91個百分點。
不過,大額標的清理疊加季節因素,讓現階段的標荒顯得特別嚴重。“標荒還是會有一段時間,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備案要幾個月,平臺也會有一個擴大發展的過程。”方頌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