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5 22:59:10
如今,企業普遍向醫院提出了“智慧醫療”的解決方案。智慧醫療到底是什么?從業企業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每經編輯 趙天宇
2018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現場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每經編輯 趙橋
在互聯網化、信息化的大潮之下,醫療機構信息化不斷普及,加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動,“智慧醫療”已經成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趨勢。
在3月23日~25日舉行的2018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上,有業內人士坦言,很多醫院的信息化科室由辦公室等代管,醫院沒有足夠的人力和精力去自主搭建信息化系統,更不用說構建智慧醫療體系。因此,為醫院提供信息化服務的廠商數量眾多,補足了醫院在這方面的缺口。
展會上記者注意到,從事醫院信息化系統的公司大多有“智慧醫療”的介紹,借助于信息化技術發展,企業的定位走向智慧醫療方案提供者,顯得順理成章。相比于此前的“互聯網+醫療”、“移動醫療”等概念,如今各大廠商都向“智慧醫療”靠攏,是否意味著又一次的“扎堆”?
在2018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上,國家衛計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婷表示,我國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及新醫改帶來的機遇下,依托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
舒婷援引《2016中國醫院信息化調查報告》表示,參與調查的3600多家醫院中,醫院的信息部門平均人數為7.08人。不過,一些醫院的信息科也會有其他辦公室人員進行代管,具備自主搭建信息化平臺能力的醫院不多。正因有此需求,為醫院提供信息系統(HIS)的企業數量眾多。
在此次會議上,參展的企業普遍向醫院提出了“智慧醫療”的解決方案。智慧醫療到底是什么?從業企業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霍尼韋爾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中,該公司傳感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部與醫療機構合作,提供醫療工具簡化醫生的工作流程,其中包括在醫院中的條碼管理,包括入院、臨床、化驗室、物料管理、藥房等多個環節,加上移動設備管理工具;聯眾智慧醫院的解決方案則是醫療業務平臺、管理支持平臺、對外共享平臺、內部溝通平臺、患者服務平臺5部分組合而成。
也有上市公司在智慧醫療領域布局。在會議現場的展區中,延華智能(002178,SZ)展示了智慧醫療信息平臺,內容包括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基本公共衛生管理系統、婦幼保健管理系統等多項環節。
智慧醫療與醫聯體也能夠緊密結合,有多家參展企業提出了類似的思路。例如,京頤集團提出了“智慧醫聯體”概念;心醫國際為智慧醫療提供遠程醫聯體網絡、區域公共衛生網絡、醫療生態網絡等解決方案。
“大家都在做智慧醫療的事情,但里面的內容不能一概而論。”心醫國際CEO邰從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各家企業實際上做的是醫療領域中不同階段、不同維度的服務,各家有側重,完全打通的不多。邰從越分析,從業企業其實最終要凸顯自己的特點,做到“術業有專攻”。
從醫院實踐的角度,智慧醫療涉及的層面也非常廣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介紹道,該醫院智慧醫療的思路中,智慧醫療系統是重要內容,是醫院支撐系統的核心。該院“智慧醫療系統”的架構中,包括網上醫院、集團化醫院臨床數據中心、集團化醫院運營資源管理中心、統一支付平臺、基于云平臺供應鏈管理、醫療設備管理平臺。
無論是醫院還是從業企業,各方給出的智慧醫院系統都涉及院內、院外的多個環節。
“大家可能都在做智慧醫療的事情,但里面的內容不能一概而論。”邰從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為醫療提供服務包括很多種,以醫院、管理、醫生、患者為中心等,每一種不同的定位,對應著不同的流程和服務。
另外,智慧醫療也有空間和區域的具體區分。邰從越提到,涉及一家醫院則叫做“智慧醫院”;如果把醫院聯結起來形成網絡,那就是“智慧醫聯體”;放到一個特定區域里,叫做人口健康平臺,又是一個不同的維度。
“實際上,大家在智慧醫療領域很多做的都不是整體,而是一部分。”邰從越分析,從業企業其實最終要強調自己的特點,術業有專攻,涉及方面太廣的其實并不可取。“這兩年感覺從業企業越來越能找到自己的特點了,不太像以前喜歡大而全的什么都做。”
在邰從越看來,能夠滿足一些醫院“定制化”的需求是行業的發展方向。邰從越把這個過程比作房產開發,認為企業的目標不應當只是開發完成、交付醫院,這只是類似“交鑰匙”;從業企業應注重交付后的后續運營,注重成效,相當于持續關注“物業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