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03-01 10:38:21
險資另類投資的重要融資主體是地方投融資平臺,其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各級地方政府。其中一些險資的另類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新增地方政府債務。因此從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角度,要予以規范。
圖片來源:攝圖網
記者 程竹
近期保監會多次發文,規范保險資金投資地方政府債務。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險資另類投資愈發受到青睞,地方投融資平臺是其重要融資主體。監管部門在密切關注另類投資快速增長帶來的風險隱患,總體看險資另類投資風險可控。預計隨著低利率的影響持續,“資產荒”問題繼續凸顯,今年保險業另類投資占比或達到40%。
數據顯示,目前,保險行業另類投資占比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占比達到34%。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債權計劃與股權計劃,尤其債權計劃是目前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方式。
根據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2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注冊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共216項,合計注冊規模5075.4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81項,注冊規模2466.45億元;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123項,注冊規模2113.52億元;股權投資計劃12項,注冊規模495.50億元。
“當前保險資金配置多元化特征日益明顯。”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任春生說,資金運用中,傳統的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四大類資產占比已由2012年的90.5%下降至62%,基礎設施、信托等金融產品、長期股權投資等領域投資增長加快。
不過,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在去年發布的研報認為,當前險企高風險資產增長加快造成隱憂,此類資產主要是股票和另類投資。保監會相關人士指出,保險資金另類投資風險總體可控。監管部門也在密切關注另類投資快速增長帶來的風險隱患。
近期保監會多次發文,規范保險資金投資地方政府債務。保監會發布的《關于保險資金設立股權投資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要切實防范保險資金以通道、嵌套、名股實債等方式開展股權投資計劃業務,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關于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指導意見》明確:保險資金不得違法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地方政府也不得向保險機構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險資另類投資的重要融資主體是地方投融資平臺,其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各級地方政府。其中一些險資的另類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新增地方政府債務。因此從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角度,要予以規范。另外,隨著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上升,險資的另類投資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信用風險。過去在信用擴張期,出現集中違約的可能性較低,未來信用擴張速度減慢后,由于另類投資流動性較弱,需要警惕集中違約的風險。從防范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的角度,也有必要予以規范。
任春生指出,未來一個時期,監管部門將進一步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疏通渠道。一是支持新產品,拓展新業務。二是建立財務性股權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進一步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適合做長期資本的優勢。三是推進穿透基礎資產方式優化比例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政策。四是研究推進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設立服務國家戰略專項基金,建立高效的基金決策機制,整合行業資源,直接對接國家戰略。
朱俊生預計,未來另類投資還將是保險投資的重要領域。一是保險負債成本仍然相對較高,需要相當可觀的投資收益與之匹配,另類投資的整體投資收益率更高一些。二是壽險資金負債期限正在變長,比較匹配另類投資期限較長的特點,可以更好實現期限匹配。
業內人士指出,預計今年險資對另類投資的青睞將一直持續,投資收益率預計保持平穩或改善。隨著低利率影響持續,“資產荒”問題繼續凸顯,今年保險業另類投資占比或達到40%。在當前的環境下,非標資產等另類投資繼續加大比重,基于基礎設施投資增加能夠對沖經濟下滑的特殊作用,預計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增長趨勢將最為明顯。
任春生透露,保監會將繼續努力推進內外結合,多層次立體化的資金運用監管體系建設。下一步,有三方面重點工作。第一,更好地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在服務實體經濟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保險資金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點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區域發展戰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先進制造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等戰略機遇。一直以來,對于保險資金的投向和決策,始終堅持采用法制化和市場化的方式來實現,同樣對于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并不是簡單的為了服務而服務,而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積極引導。
第二,進一步強化監管和防范風險。不斷健全和完善監管制度,及時彌補制度短板和缺陷。推進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抓緊研究起草有關政策制度,擬于2018年開始試點實施。推進分類監管,有針對性實施差異化監管。加大穿透監管,特別是對于另類投資,必須穿透到基礎、底層資產。同時,發揮保險資產登記交易平臺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另類投資、信托和私募基金等投資的監管力度,加強股權投資監管,規范境外投資。抓緊研究制定有關細化政策,嚴格規范保險資金投資地方政府債務,堅決制止“名股實債”等變相舉債行為。按照人民銀行牽頭制定的資管業務指導意見有關要求,修訂完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相關制度。
第三,持續深化保險資金運用改革。一是發揮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多元化投資能力、長久期資產管理能力和全面審慎風險管理能力,服務好保險主業發展,比如支持商業保險養老產品、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產品的發展。二是進一步豐富風險管理的工具箱,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更多金融衍生產品,對沖和管理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經濟周期波動、利率波動以及相關市場波動風險。三是研究拓寬保險資金運用參與大宗商品以及長租公寓等領域,進一步優化保險資金配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