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02-22 12:03:15
去年2月再融資新規發布后,A股的再融資生態逐步發生變化,今年以來已有6家上市公司成功通過配股方式募資,而去年的總數為7家。同時,“逢配必跌”的“魔咒”仍未打破,多家公司公布配股事項后股價大幅下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王興亮
業內人士表示,達到配股要求的上市公司通常質地較好,在監管部門的嚴格把關下,配股有助于上市公司長期發展。未來在監管部門、投資者、上市公司的合力作用下,配股市場有望進一步發展壯大。
一度遭受冷遇的配股融資有回暖的勢頭。今年以來,恒通科技、象嶼股份、天齊鋰業、華仁藥業、陽谷華泰和新奧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完成配股融資。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7家上市公司完成配股,2016年為11家。
今年以來完成配股融資的6家上市公司共募資75.23億元,其中認購比例最高的華仁藥業為99.44%,創下創業板配股認購比例的歷史新高,最低的恒通科技為87.72%。
去年2月再融資新規發布后,上市公司調整再融資方式,配股成為市場普遍看好的手段。去年共有34家公司發布配股預案,較2016年的13家增長近兩倍。
“由于配股要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等程序的審議,還要監管部門審核通過,流程較長,耗時也較長,所以去年發布預案的公司大多將在今年完成,今年完成配股的案例將大幅增多。”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開信息顯示,近期監管部門審核配股申請的速度有所加快,這將促使配股進一步升溫。
“再融資新規出臺以來,定向增發融資的規模大幅收縮,而配股融資所受影響相對較小,所以上市公司配股的熱情升高。”該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資需求一直存在,此前監管部門曾表示要解決定增與其他融資方式失衡的結構性問題,未來選擇配股融資的公司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多。
與定向增發相比,配股的規模小得多。Wind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7年的12年間,108家上市公司合計完成116次配股募資,合計募資3435.68億元,平均每年僅9家,平均年募資額僅286.3億元。
“除了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融資規模、資金用途有硬性要求外,配股融資還考驗控股股東的資金實力。”某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配股融資存在失敗的風險,因為股東認購數量需達到擬配售數量的70%及以上。為此,大股東要“自掏腰包”,拿出數額不小的資金參與認購。
不少公司對配股持猶豫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引發股價大跌。“業內對此有個通俗說法,叫‘逢配必跌’。”該負責人表示,不少上市公司在發布配股預案后股價大跌,資金實力有限、股權大量質押的大股東因此對配股非常慎重。
“近年來,配股導致股價下跌的效應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是部分不愿參與配股的老股東集中賣出。”該負責人解釋說,上市公司實施配股后,股票除權會導致股價下跌,如果老股東不愿參與配股,除權后持倉市值就會下降,不得不提前賣出。
相較于其他融資方式,配股有一定優勢。與定向增發相比,配股需對原股東優先配售,不容易出現利益輸送,也不會稀釋原股東的持股比例。與可轉債相比,配股無需滿足最近3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的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配股的門檻其實不低。例如,上市公司需連續三年盈利,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最近12個月內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業務和盈利來源不存在嚴重依賴于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的情形……這些指標可將不少劣質公司擋在門外。(下轉A02版)(上接A01版)“符合配股條件的公司質地一般較好,監管層部門審核配股申請時也會重點關注資金使用效率。”前述投行人士指出,大股東對于配股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同時監管部門嚴把質量關,配股對上市公司長期發展而言是利好。當然,配股的發展壯大仍需時日,一些發行條件有必要調整以促進這一融資方式的發展。
廣州某投資公司總經理認為,如果配股發行要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角色,需有相應的政策調整和引導,以適應市場的實際狀況。上市公司在努力提升業績的同時,應與投資者建立良性互動關系,避免配股遭遇“用腳投票”的尷尬。只要監管部門、投資者、上市公司三方合力,未來打破“逢配必跌”的魔咒將不是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