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9 22:13:53
長城證券研究認為,輕資產并購造成商譽高企,2017年是傳媒行業業績承諾期結束高峰,預計2018年將會是業績承諾期后并表利潤下滑及商譽風險爆發的高發期。
每經記者 蓋源源 每經編輯 楊 軍
上周三(1月24日),停牌9個月的樂視網(300104,SZ)終于復牌,復牌后連續3個交易日封單跌停。樂視網的市場表現,與千瘡百孔的“樂視危機”密切相關,還有一大原因是延宕20個月的重大資產重組也被迫終止,重組標的是影視類資產——樂視影業。
事實上,隨著2016年監管收緊,傳媒行業并購大潮回落,一直延續到2017年。據天風證券研究所數據,2016年及2017年1~11月,傳媒類并購數量及并購金額相對2015年均有明顯下降,傳媒板塊的商譽增速放緩。
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7年申萬傳媒行業重大重組事件有最新披露的共有25起,完成或過戶14起,失敗5起,余下的仍處于董事會預案、證監會反饋意見回復階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影視資產重大重組竟無一過審。備受關注的萬達電影(002739,SZ)自2017年7月起至今仍在停牌,且重組標的發生變化;永樂影視嘗試第五次借殼闖進A股,其收購方當代東方(000673,SZ)又在2018年1月19日公告稱,將調整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方案……
2015年就像傳媒行業的分水嶺。2013~2015年并購熱潮帶來傳媒牛市行情,2013年傳媒行業并購71起,并購金額332.4億元,到了2015年并購數達到194起,并購金額高達1140.3億元。然而“喧囂”過后,從2016年開始,傳媒行業并購大潮回落。
據天風證券研究所數據,2016年及2017年1~11月,傳媒并購數量及并購金額相對于2015年均有明顯下降,2016年并購139起,并購金額747.2億元,2017年1~11月并購163起,并購金額514.5億元。
傳媒行業并購熱度下降,與監管政策趨嚴不無關系。2016年5月,監管層相繼出臺并購重組監管政策最新方向,包括對借殼上市和對游戲、影視行業跨界并購監管趨嚴。2017年2月,再融資新規落地,這對再融資頻繁的傳媒板塊造成一定影響,2017年7月,監管層嚴控對并購重組的業績承諾進行調整,而傳媒行業的并購一般有著高估值、高業績承諾的“雙高”特征。
傳媒并購高潮伴隨著商譽的急速上漲。2013~2015年的并購高峰期,3年內商譽增速均在150%以上,如今,隨著并購落潮,傳媒板塊的商譽增速放緩。據天風證券研究所數據,2017年三季報傳媒板塊整體商譽為1350億元,同比增長18.4%,傳媒板塊商譽減值問題不容忽視。
并購業績承諾與商譽猶如傳媒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長城證券研究認為,輕資產并購造成商譽高企,2017年是傳媒行業業績承諾期結束高峰,預計2018年將會是業績承諾期后并表利潤下滑及商譽風險爆發的高發期。如并購標的在業績承諾期單一年份業績未達標,則有較大可能后續的業績也較難達標。
在通過外延并購獲得的利潤不及預期的情況下,不僅公司利潤的并購增厚效應下降,還需要提防因此而產生的商譽減值“雙殺”效應。
受制于傳媒行業并購整體降溫,傳媒行業中的影視類并購也逐漸趨冷。從2016年開始,多家上市公司發起的影視類資產并購都以失敗告終,如唐德影視(300426,SZ)終止收購范冰冰旗下的無錫愛美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51%股權;暴風集團(300431,SZ)耗資10.8億元購入吳奇隆、劉詩詩的稻草熊影業60%股權被證監會否決。
到了2017年,影視并購仍在低谷徘徊。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7年申萬傳媒行業重大重組事件有最新披露的共有25起,完成或過戶14起,失敗5起,余下的仍處于董事會預案、證監會反饋意見回復階段。記者注意到,2017年影視資產重大重組竟無一過審。
2017年最受外界關注的是樂視網和萬達電影對影視資產的重組。樂視網重組樂視影業已經在2018年1月19日宣告終止。萬達電影于2016年3月9日開始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重組標的是萬達影視和美國傳奇影業。然而,2016年8月1日公司中止了重組。2017年7月11日,萬達電影再次開啟重組并停牌至今。萬達電影在2018年1月8日召開的關于重組事項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重組標的主要為萬達影視,不再包括美國傳奇影業。
除了萬達電影,長城影視(002071,SZ)、當代東方、文投控股(600715,SH)、龍韻股份(603729,SH)、江蘇有線(600959,SH)對影視類資產的重大重組仍在進程中。長城影視的并購經歷了較長時間仍未完成,公司自2016年6月15日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并于當年12月14日披露重組方案,擬收購首映時代和德納影業各100%股權。但到了2017年11月16日,長城影視宣布調整重組方案,德納影業不再作為交易標的,首映時代的資產作價也較調整前下降了10.37%。而當代東方并購的永樂影視已是第五次嘗試借殼闖A股。當代東方于2017年1月18日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當年8月22日復牌后仍在推進這一事項,到了2018年1月19日,公司又表示將調整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調整將涉及重新確定發行價格等。文投控股則在調整收購標的時放棄了海潤影視,孫儷等明星第四次錯過A股市場。
上述還在“路上”的影視類重大重組之外,2017年還有一些公司終止了影視資產重組。例如,2017年1月4日,新文化終止定增收購千足文化100%股權;2月28日,共達電聲(002655,SZ)終止收購樂華文化100%股權;7月10日,東方網絡(002175,SZ)終止重組華樺文化、元純傳媒,改為現金收購其部分股權;8月9日,臺基股份(300046,SZ)“折騰”17個月之久決定終止重組潤金文化。龍薇傳媒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借殼祥源文化(600576,,SH;原名萬家文化)不僅失敗,還遭到證監會處罰。
一位互聯網傳媒行業的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監管趨嚴不變,影視并購趨于理性。目前來看,好的影視公司更會選擇IPO,而不是重組借殼。”
(實習生張玉路對本文亦有貢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