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 2017-12-21 11:10:30
繼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攜手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易、58同城等互聯網平臺加入到SIM卡爭奪戰中之后,中國移動也在部分地區開始破冰推出“免流量卡”。“表面上看起來是互聯網企業在爭奪用戶,背后卻是電信運營商在爭奪企業級用戶。
繼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攜手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網易、58同城等互聯網平臺加入到SIM卡爭奪戰中之后,中國移動也在部分地區開始破冰推出“免流量卡”。
最近,中國聯通和魅族合作推出魅友卡套餐,分別是1元日租卡和3元不限量。魅族的加入,將“免流量卡”的價格戰拉低到新的水平。“表面上看起來是互聯網企業在爭奪用戶,背后卻是電信運營商在爭奪企業級用戶。”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評價說。
運營商紛紛推出“免流量卡”
以中國聯通和騰訊聯合推出的騰訊王卡為例,一種為大王卡,一種為天王卡,前者月租費19元,后者為59元,天王卡除大王卡套餐內的資費外,還擁有500分鐘免費國內語音通話。不論選擇哪一種套餐,對騰訊系列的APP均為免流量,包括騰訊旗下的游戲、視頻、QQ、微信等。
目前,中國聯通已陸續與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工商銀行、小米等互聯網和金融公司合作推出專屬流量卡,此類業務以遠低于市場價格出售,且大多具備定向免流功能。據不完全統計,聯通已與超過20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卡。
電信公司也不甘示弱,選擇與另一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合作推出阿里魚卡,并支持UC瀏覽器全網免流。截至目前,電信公司也與十多家企業共同推出此類流量卡套餐。
在“免流量卡”的賽道上,聯通和電信開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相互比拼。作為對電信公司的回應,聯通對騰訊王卡進行了套餐升級,只要辦理了騰訊王卡,就能在支付1元/天的基礎上,享受100M光纖寬帶服務。
一度按兵不動的中國移動也終于開始反擊,在部分地區自行推出了一款名為“流量大王卡”的4G套餐,月基本費為18元/月,主要是針對移動旗下咪咕視頻、音樂、閱讀流量無限使用。不過,與電信和聯通不同的是,移動在選擇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卡方面依然較為保守。
爭奪4G用戶,難以彎道超車
用戶要降低資費,運營商要用戶,互聯網企業要借力圈地,有分析認為,互聯網企業聯手電信運營商,意在綁住各自的粉絲,尤其是在對流量存在剛需且規模龐大的手游群體爭奪中占據優勢。
在與互聯網公司合作以后,讓中國聯通體會到了應用的價值。相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開學季,聯通依靠互聯網流量卡獲得了巨大的豐收,單月4G用戶增長達756.3萬戶,創年度最高值。
“將有一部分消費者受益。”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不過在他看來,將瀏覽器、手機搜索也納入免流費,運營商可能跑偏了,“由于瀏覽器、搜索具有很強的流量穿透能力,意味著很多互聯網常見的應用都可以通過瀏覽器進入,從而做到流量免費使用”。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日租卡月費并不高,但這些套餐不提供用戶的全部使用流量,只要用戶發生免流范圍以外的其他流量,運營商每天就最少可以獲得1元的收入,一個月就是30元,再加上基礎費用和電話、短信等費用,這部分用戶帶給運營商的收入并不低。
“短期內對用戶增長有好處,但這是運營商付出了更多流量和投入換來的,運營商不是大的受益者。”付亮表示,這種流量免費的做法,將大幅降低運營商的單位流量收入,快速推動運營商流量實際資費的降低,這對本來利潤就不高的聯通、電信來說,并不是好事。而且,如果只有一家推出的話,還可以吸引來自競爭對手的用戶,但如果幾個運營商都采取類似的做法,結果就是運營商付出了數倍的流量卻并不會帶來流量收入的增加,大量提供服務并沒有能夠帶來的合理的回報。
這可能也是中國移動遲遲不愿意與互聯網企業加入到“免流卡”的爭奪戰中的原因。“中國移動要保證一定的盈利水平,不太愿意降價。”孫燕飚說。
盡管騰訊王卡憑借著騰訊系產品免流量引發了一波換卡熱潮,但在一些人士看來,收效甚微。今年11月,我國4G新增用戶僅1145.8萬,與上月1510.0萬相比快速下滑,更遠低于前10月平均1919萬。“值得注意的是,大力推廣互聯網合作套餐的電信聯通,11月4G用戶很可能也沒有能夠維持高速增長,高增長難維繼,就很難縮小與中國移動的差距。”付亮表示。
合作卡就像一把“雙刃劍”
在孫燕飚看來,在“免流量卡”爭奪戰中,盡管中國移動“后知后覺”,但實際上,這也是聯通和電信公司為了應戰移動而采取的措施,“移動樹立了4G+的優勢,并且正在參與5G相關通信協議與標準的訂制、布局5G業務,在個人用戶方面具有更大優勢,此前,聯通為了爭奪個人用戶,推出了不限流量的‘冰激凌套餐’,但并沒有起到明顯效果,于是轉而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共同推出‘免流量卡’”。
孫燕飚認為,正是由于中國移動不愿意降價,導致不少企業級客戶在流失,“比如說共享單車,其定位系統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雖然移動網絡信號好,缺點是價格高,在爭奪這樣的企業級用戶中,優勢并不明顯。”
“表面上看起來‘免流卡’是互聯網企業爭奪用戶,背后卻是電信運營商在爭奪企業級用戶。”孫燕飚說,運營商也在揚長避短,利用自己的長處,攻入對方的“軟肋”中。
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出的“免流量卡”,就像一把雙刃劍。專業人士分析,運營商的合作卡里包含了優勢互聯網企業的視頻應用,那相應的就減少了運營商自身應用的活躍度,如果運營商繼續壓縮自己的應用價值而力推互聯網公司,未來很可能導致自身品牌受限。這也是中國移動遲遲不推互聯網免流的一大原因。
運營商也已經意識到了危機。12月8日,在中國聯通大廈,聯通在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從未來發展戰略分析,中國聯通“兩條腿走路”,希望能改變應用層面全部依賴互聯網公司的現狀。
提醒
小心“免流量卡”
產生意外費用
“免流量卡”看上去很美?記者調查發現,互聯網套餐雖然標榜自家產品全免流,但實際上免流的只是專屬于其旗下產品或網站的部分,第三方跳轉網站或第三方文字視頻圖片的流量依然需要用戶自掏腰包。
例如就有網友反映,所有軟件里的廣告,字幕以及彈幕是不在免流范圍之內的,這意味著每天最少花1元錢購買500M流量,加上最低19元的月租費,一個月最低也就是49元。
此外,還可能產生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費用,如某網站推出的專屬免流量卡,只是針對消費者,主播進行的直播和傳視頻不享受免流,免流卡是只有通過該網站APP內下載的游戲才可以享受免流量功能,通過游戲官網、論壇或下載鏈接等方式均不享受。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郜小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