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03 18:51:54
2012年至今,從最初的低成本、小提案、碎片化、粗制作,到如今資本進入、成本提高、制作精良,網劇正走在精品化的道路上,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那么,在經歷了變化后,現在網劇創作者和投資方思路上有哪些新變化?如何打造精品化的網劇?下一個爆款“白夜追兇”又在哪里?
每經編輯 溫夢華
每經影視記者 溫夢華
“2017年網劇豆瓣的平均分達到了6.4分,其中有8部網劇在8分以上,評分比往年有顯著提升。而且也高于電視劇的整個評分值,今年算是網劇的爆款年。”談起網劇今年的發展,慈文傳媒總裁馬中駿總結到。
“爆款年”這一殊榮對網劇的2017年的確算是實至名歸。今年一部《白夜追兇》不僅口碑爆棚,刷爆朋友圈,最終以超過40億次的播放量收官。更是在11月30日再次火了一把,其海外發行權被美國Netflix買下,未來將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成為首部正式在全球大范圍播出的國產網絡劇,妥妥的成為了“中國網劇名片”。
2012年至今,從最初的低成本、小提案、碎片化、粗制作,到如今資本進入、成本提高、制作精良,網劇正走在精品化的道路上,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那么,在經歷了變化后,現在網劇創作者和投資方思路上有哪些新變化?如何打造精品化的網?。肯乱粋€爆款“白夜追兇”又在哪里?
12月1日,在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來自網劇的行業大佬、業內專家等齊聚一起,共同聊聊了關于網劇精品化的發展并且探索更多跨平臺運營的可能性,深入探討網劇未來新生態。
網絡劇高峰論壇現場
“精品化”成網絡劇的“退燒藥” 獨播付費劇成行業主流形態
不可否認,2017年網劇市場越來越趨向于成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上線的206部網絡劇播放量總計833億次,較去年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從單部播放量來看,2017年共有25部網劇播放量超10億次,其中11部播放量超20億次,20億次的播放量議程熱門網劇的新門檻。并且排名前十的網絡絕播放量達353億次,占總量的42%,頭部作品的播放量占比相對穩定,“頭部效應”仍較明顯。
現場,馬中駿認為,成熟的標志就是精品化。“2016年,網劇全面爆發,隨著《老九門》的火爆,大量優秀的導演、演員進入,網劇的內容開始呈現精品化的趨勢。”
伴隨著網劇精品化,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增長,還有質量上的突飛猛進。無論是《河神》《無證之罪》還是《白夜追兇》,隨著90后、00后成為消費的主力進入,為滿足多元的需求,網劇市場也開始了細分,且細分的程度越來越高。涉案劇、青春校園劇、情感劇實現了縱深發展。
骨朵傳媒創始人兼CEO王蓓蓓在網劇類型化方面分享了她的觀察。在她看來,傳統的電視劇類型已經不足以支撐網劇市場的需求,因此,在每個類型中上進行二次細分創新的“疊加類型”應運而生。
除了精品化趨勢,馬中駿還指出,網劇的發展一方面帶動了幾大視頻平臺的付費模式,另一方面網上的內容也開始向電視臺進行倒輸。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視頻平臺的付費用戶達到了7000多萬人次,付費的滲透率大概在13%左右,而2017年付費用戶則增加到了1.12億人次。業內人士預測,今后三年付費用戶可能會達到2.5億人次,付費的滲透率將可能達到40%多,整個付費用戶的市場規模會接近500億。
對此,馬中駿表示:“網絡劇的市場在擴大,模式也在變更,付費滲漏率的增加表明了用戶的增加,商業的模式會從版權的模式逐漸的轉向付費方式,內容和用戶直接掛鉤,用戶的自由度會增加,而這將直接考驗我們內容的品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也指出,2017年上線的網劇中付費據占比達到85%,與往年相比,今年仍有66% 的付費據在更新完畢后,仍然需要付費觀看,獨播付費劇已經成為行業主流形態。
網絡劇高峰論壇現場慈文傳媒馬中駿分享(張建攝影)
IP跨平臺運營,關鍵在于把握本土化、年輕化兩個主要方向
精品化趨勢無疑為曾經“難登大雅之堂”的網劇帶來了新面目。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判斷,網劇行業已經進入紅利期。因此,如何打造精品、如何實現網劇精品IP跨平臺創新,也成為了網劇行業新的關注點和探討內容。
馬中駿認為,目前的網劇依舊熱衷IP,缺乏原創。“從2012年到現在,在總的劇集比例中,IP的作品大概過半。從制作方和出品方的角度而言,因為IP版權作品是經過市場考驗的,在商業上為平臺避免了一定的風險,因此平臺都傾向選擇IP。”
因此,馬中駿指出,IP改編一定要有創新意識,一定要針對用戶的需求審美度的提升,避免審美疲勞,需要用更多的題材來使受眾享受到內容多樣性。
那么,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IP,芒果TV運營商總經理黃碩有著自己見解,他談到,一個好的IP,有三個維度非常重要:第一是要有足夠的市場;第二是要有好的商業模式和足夠的空間;第三,用戶的口碑及認知感。
而對于如何實現IP跨平臺的運營及創新,未來在這個IP開發方面,運營方面會有什么樣的趨勢?經驗豐富的華特迪士尼中國數字娛樂業務部總經理王沁給出了答案。
在她看來,IP跨平臺運營最大的難點在于合作伙伴的選擇,合作伙伴價值觀的志同道合是跨平臺運營合作的基本前提。
王沁表示,無論迪士尼,還是其他公司,中國的消費者未來將越來越愿意為精品IP買單,所以這個變現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因此,在IP跨平臺運營方面,應當主要把握兩個方向,一是本土化,二是年輕化。
“因為本土價值觀會產生強大共鳴,所以合作伙伴的本土化很重要,這不僅僅是內容的本土化,還有營銷開發的本土化。這是文化自信建立到一定程度、人才和資金投入達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的走向。例如《花木蘭》主演選擇劉亦菲,就是一個本土化的故事。而年輕化則一定是一個趨勢。網劇基本都是年輕人的話題,其核心是打造年輕人,利用大數據理解年輕人的消費行為,所以這點一定是一個趨勢。營銷方式更適合年輕人,將會是更有效的跨平臺運營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