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11-27 12:33:32
物業服務——這個行業堪稱逆風飛揚,不僅絕大多數企業的業績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半數做市股在今年做市指數迭創新低的市場環境下,股價漲幅超過一倍。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以及人們對物業服務要求日益提高,這個行業業績還會繼續高速增長。
這是新三板上一個“神奇”的行業:不僅絕大多數企業的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更有其中半數做市股,在今年做市指數迭創新低的市場環境下,股價漲幅超過一倍。
這個行業堪稱逆風飛揚。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以及人們對物業服務要求日益提高,物業服務行業業績高速增長還會繼續。
先看一組數據:美的物業,2017年5月轉做市至今,股價漲幅152%;開元物業,2017年年初至今,股價漲幅126%;盛全物業,2017年年初至今,股價漲幅108%......
除了規模相對較小,中報剛剛扭虧為盈的東光股份,新三板物業做市股股價全線逆勢上漲,美的物業、開元物業、盛全物業三只個股,股價實現翻倍。
“現在整體市場環境較差,新三板又是機構投資者為主,投資較為理性。”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對證券時報·新三板論壇記者表示,“因此新三板物業股上漲,最典型的特征,其實就是盈利推動的。”
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目前和物業管理相關的新三板公司有59家。
從財務數據來看,這59家物業公司營業收入正增長的有54家,占比92%;凈利潤正增長的有48家,占比81%。
做市漲幅最高的美的物業,控股股東是美的置業,實際控制人即為美的集團的何享健。
繼2016年凈利潤實現218%的增長之后,2017年中報美的物業凈利潤又增長248%,達2247萬元,接近2016年全年的水平。
2017年5月26日轉做市之后,美的物業股價以15.02元為起點,最高曾漲到45.43元的高位。
傳統物業公司收入來源比較簡單,絕大部分均來源于物業管理服務費用。
和管理費用規模直接相關的就是物業管理面積,因此物業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就是物業管理面積的大幅增加。
年報顯示,2016年美的物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9100萬元,其中管理面積增加了380萬平方米,由此帶來的管理費收入增加就達到7300萬元。
2017年上半年,美的物業管理面積再增加316萬平方米,帶動中報營業收入同比再次大增63%。
另外,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加近4000萬元,同比增長72%的嘉寶股份,2017年上半年新增自管面積也超過212萬平方米。
“行業性的管理面積增長,其實和2013年前后房地產在建面積的大幅增長有關。”諸海濱表示,房子從開發到建好,再到入住支付管理費,大約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當年房地產公司的大批在建面積,逐步變為物業公司的在管面積,推動物業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因此諸海濱認為,按照這個增長邏輯,根據中國房地產開發情況測算,未來兩到三年,物業公司業績還會維持30%以上的增速。
從成本看,物業公司的主要成本是人工,如美的物業,2017年上半年,人工成本占到主營業務成本的63%。當規模效應起來之后,凈利率會進一步擴大。
“所以,這個行業有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毛利率不高,只有20%左右,但是凈利率非常高,可以超過10%。”諸海濱說,“物業公司的資產又很少,導致凈資產收益率很高。”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管理面積增加對業績形成利好,物業費的提升也有空間。
“公眾對(物業)服務的需求還是存在的,如果真能提供滿意的服務,大部分業主是認同價格方面的調整的。”11月22日,美的物業董秘馬超群在一個電話會議上表示,從他們的操作看,一些老的小區,基本上實現了20%左右的調價。
對物業費提價形成利好的,還有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環境。諸海濱分析,最近幾年,北上廣深的房價經歷了一個較大幅度的上漲,但是物業費幾乎沒怎么漲過,“房價的上漲,以及對現代化物業服務的需求,使業主對物業費上漲也有了更高的容忍度。”
加量又加價,前景似乎真的不錯。
在2016年美的物業增長的收入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在管面積增加帶來的物業費收入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部分,是增值服務收入增加了850萬元。
嘉寶股份也通過提供地產前期介入、銷售配合,以及社區團購等業務,提升了增值服務收入,進而帶動整個公司收入的增長。
據證券時報·新三板論壇記者了解,物業公司提供增值服務,和物業公司面臨的勞動成本壓力和業績壓力有關,推出的增值服務項目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除了前述嘉寶股份的幾類服務,還有洗車、廣告、社區教育,甚至互聯網金融。
這些與互聯網結合的增值服務,一方面可以幫助物業公司進行社區軟硬件互聯網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幫助物業公司挖掘社區資源,提高營業收入。
“一方面我們的工作能夠幫助彩生活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E電梯的創始人肖健表示,“另一方面,彩生活還是我們的小股東,有一定的股權收益。”
E電梯是港股上市公司彩生活孵化的,一家主要從事電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SaaS服務平臺。
據肖健介紹,電梯維保一直是物業公司比較頭疼的業務之一。一直以來,物業公司只能采取人盯人的方式,盯著提供電梯維保服務的公司,對電梯進行維修、保養,但是維保的質量不透明,配件價格不透明,又沒有什么辦法解決。
E電梯通過互聯網化的管理,將電梯維保服務集成在網絡平臺上,使電梯維保質量數據化,同時材料采購價格、服務價格全部可視化,物業公司可以實現在線對電梯維保的監督、確認,并且實時查詢維保檔案。
目前E電梯服務了全國近千家物業公司的7萬臺電梯,連接了1100家電梯維保公司。而隨著電梯更新換代高峰的到來,E電梯掌握的電梯服務數據,被資本市場看好,目前其A輪融資估值2億元。
作為孵化方,彩生活通過提供早期的物業資源,以及少量資金,持有E電梯大約11%的股權,僅此一項就價值約2000萬元。
2015年至今,彩生活孵化了30多家提供維修、停車、洗車、電梯運營等社區服務的公司。
除了自身孵化社區服務公司,該公司還和互聯網金融企業合作,推出了金融產品“彩富人生”。即,業主可以通過存入一定的現金,來獲取減免“物業費”、“停車費”等優惠,據稱綜合測算下來利息比銀行定存利息略高。
在合作的過程中,“彩生活還能從‘彩富人生’的平臺交易額中抽取傭金。”負責社區服務企業孵化的彩生活生態圈總監張馨月表示。
2017年上半年,“彩富人生”累計成交金額達到19.66億元,彩生活僅僅從這一產品上實現的收入接近2100萬元;彩生活的全部增值服務收入達到1.1億元,占營業收入近15%。
美的物業2017年半年報則顯示,上半年物業增值服務收入達到1600萬元,比上年同期的350萬元增長明顯。
“今年以來,新零售的趨勢顯示,線上的流量太貴了,而且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線下的社區服務平臺更受重視了,所以物業管理公司有很大的優勢,關鍵是怎樣考慮更長遠,更好地開花結果。”諸海濱認為,“但是總體來看,物業公司社區服務這兩年發展得并不達預期,很多是把客戶賣給O2O企業,有些太急功近利了。”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閆坤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