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3 22:34:29
今天,幾位家長在微信群競選家委會的消息,又讓金融圈父母為娃火了一次,而這次他們提到的是“35億”這個梗。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鴻月
繼第一彈“白天月入50萬基金經理,晚上陪孩子做作業氣哭”之后,大型金融業家庭倫常連續劇第二季又正式開播了!
如果說第一季我們還停留在陪娃寫作業的家庭內部矛盾,那么這一季的話題顯然更加寬泛,已經上升到了家長與家長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高度。
話不多說,咱先上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咨詢了多位基金經理,沒有想到大家的反應竟然出奇一致。
基金經理A:我覺得都是開玩笑,35億就是小組合。
基金經理B:絕對是來搞笑的,35億也敢出來說?
基金經理C:這個數還砸茅臺……能賣多少?
你一定想說,這些基金經理的重點是不是搞錯了?
不過這一點也充分說明,小X寶媽媽一言不合就想讓小X寶爸爸拿投資人的錢把小X寶同學家股票砸跌停這件事兒,是行不通的。如果你覺得其他同學的爸媽太拼,咱不參加競選家長委員會不就行了嗎?也犯不著直接開懟,正所謂“萬事留一線,江湖好相見”嘛。
一位每天忙到焚膏繼晷的股票基金經理懵懂地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八成是段子,真有家長委員會競選也不能搞得這么直接吧?而且這家長群不是老師和家長溝通信息的工具嗎,也不能什么都發吧?”
雖然這位家長對股市的行情如數家珍,但是這家長群的行情看來還是門外漢,肯定拼不過“小X寶媽媽”們。不能狹隘地看待家長群的功能,它還有很多隱藏屬性,比如“蓋樓”謝師——
比如排隊點贊——
比如拉票——
另外還有一些曬娃的,集贊的,夾雜著一些堅強的微商代購,熱鬧非凡。
前不久,一篇題為“我今天被踢出微信家長群,過程令我很氣憤,該怎么辦?”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這位家長說,因為自己在家長群里質疑老師收禮、不公正地將身材矮小的兒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而被班主任“踢”出家長群。
這樣的家長群,或許已經有些變味兒了。這不,小X寶所在的小學已經發布了關于加強學校班級微信群管理的通知,其中明文規定,“班級微信群僅用于學校發布通知、家校信息溝通交流,不得發布與家校聯系無關的消息、言論”。除此之外,這份文件里還有針對老師、家長的使用公約。例如,老師不得在群內公布學生的成績信息、排名、班級成績排名或可以對比學生、班級成績優劣的信息;不得發布學生的負面信息,家長不在群內發布廣告、推銷商品或與本群無關的信息等等。
相比之下,下面這位家長雖然具有爭議性,但算得上一股清流。難怪網友戲稱其“或成最大贏家”——
說回今天的正題。雖然在咱們普羅大眾看來,基金經理位于金融行業金字塔的頂端,收入好、社會地位高,不過仍然要面對流淚帶娃做作業、為娃亮家底混家長群等日常瑣事,和普通老百姓并無二致。而且由于所處圈子節奏快、壓力大、競爭更激烈的緣故,為了讓娃“贏在起跑線上”也更加用力,不過別跑偏就是了。
最后附上一個三觀超正的基金經理所說的話,“我覺得基金經理也就是個職業,基本工資并不高,獎金有時候由于運氣好,拿的高了些,也沒啥可驕傲的。管理的錢都是客戶的,如履薄冰,哪有那么瀟灑、想干啥干啥。還是腳踏實地做好事情才是正道。”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