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15 23:28:17
據記者統計,今年下半年以來,光明地產通過農房集團、農房置業、華都實業、南寧國糧共轉讓了四項資產。截至目前,前述資產轉讓預計為光明地產增創凈利潤15.5億元。
每經編輯|吳 凡 唐 潔
每經記者 吳 凡 唐 潔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近期,光明地產(600708,SH)旗下多個子公司轉讓資產事項,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統計,今年下半年以來,光明地產通過農房集團、農房置業、華都實業、南寧國糧共轉讓了四項資產。截至目前,前述資產轉讓預計為光明地產增創凈利潤15.5億元。公開資料顯示,農房集團為光明地產的全資子公司,而上述另外三家公司均與農房集團保持著密切的股權關系。
對于短時間內光明地產密集地出讓資產,嚴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從資金回籠的角度看,這或為光明地產降低當前一些財務指標類似負債規模等做準備;而從項目評估角度看,不排除其認為此類項目屬于當前價格相對偏高,轉讓是有利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14日,光明地產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農工商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房集團)以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所持有的江蘇東恒海鑫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恒海鑫)100%股權以及債權,轉讓價格不低于14.95億元。
光明地產工作人員稱,此舉符合公司的經營戰略發展,有利于上市公司快速回籠資金,提高凈利潤,進一步降低資產負債率。
彼時,光明地產預測,若交易完成,此次交易將幫助上市公司2017年度增創歸母凈利潤4.65億元。
而事實上,僅僅在兩個多月的掛牌期間內,就有13家意向受讓方中意東恒海鑫。最終,隸屬于上市公司泰禾集團(000732,SZ)的蘇州錦潤置業有限公司通過激烈的競價,斥資21.83億元成為了最后的買家,而該筆交易款比當初光明地產預測的高出了近7億元。
由此,光明地產也重新預計,此次交易最終能夠為上市公司2017年度增創歸母凈利潤9.4億元。
此外,在今年9月9日,公司公告稱,光明地產控股子公司南寧國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寧國糧),通過公開掛牌轉讓的方式,轉讓所持有的位于廣西南寧市良慶區五象大道北側的A2及A3地塊在建項目資產,轉讓價格不低于7.42億元,擬為光明地產2017年度增創歸母凈利潤約1.98億元。
而在10月10日,光明地產再度公告稱,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擬分別向公司大股東光明食品集團的下屬企業,協議轉讓上海市麗水路58至88號商業房地產、新府中路1399弄西郊樂繽紛廣場22號樓房地產,交易額合計14.04億元,預計共增加2017年凈利潤4.12億元。
截至目前,上述光明地產的下屬公司通過資產轉讓,共為公司增加2017年凈利潤15.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后通過梳理發現,實際上上海農工商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房置業)、上海農工商華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都實業)以及南寧國糧均與農房集團保持了密切的股權關系。
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發現,農房置業的股東分別為:農房集團、光明地產以及上海明旺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旺房產),三者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5%、25%、20%,而明旺地產為農房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由此,農房置業的股東為農房集團,最終隸屬于光明地產。
此外,華都實業為農房集團全資子公司,南寧國糧則為農房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持有南寧國糧80%的股權。
那么,為什么農房集團以及農房集團的子公司會在今年下半年密集地轉讓資產?
嚴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從資金回籠的角度看,這或為光明地產降低當前一些財務指標類似負債規模等做準備;而從項目評估角度看,不排除其認為此類項目屬于當前價格相對偏高,轉讓是有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梳理公司年報發現,上述資產的轉讓或許還與農房集團曾經的業績承諾有關。
公開信息顯示,光明地產系原海博股份于2015年與農房集團重大資產重組形成。2015年7月,光明地產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注入農房集團100%股權和上海農房25%股權,置出原本的不銹鋼器皿制造等業務。以房地產綜合開發經營、現代物流產業兩大板塊為主業。
彼時,農房集團全體股東承諾2015~2017年合計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不低于35.13億元,大都市資產承諾農房置業2015~2017年合計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不低于0.98億元。
而目前,農房置業業績承諾實現情況良好,公司在2016年的業績承諾完成率更是達到了293.30%。與之相比,農房集團的業績承諾實現情況則并不樂觀。
記者梳理發現,光明地產僅在2016年年報中透露了農房集團業績承諾完成情況,而在這一年,農房集團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1.35億元,業績承諾完成率為90.76%,這也意味著,2016年農房集團業績承諾未實現。
此外,記者通過年報及半年報數據推算發現,即使以包含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的公司凈利潤計算,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農房集團共實現凈利潤約21.86億元,仍與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5.13億元相差約13.27億元。
而通過轉讓資產,則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能夠填補業績承諾的方式。實際上,通過今年下半年農房集團以及其子公司一系列的“瘦身”,農房集團或許還將超額完成業績承諾。
“業績承諾也會為其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項目轉讓也有助于回籠資金,進而改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嚴躍進講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