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2017-07-25 18:39:27
人民網7月25日電 綜合報道,據艾瑞咨詢最新統計稱,中國第三方手機支付的商品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0%,達到3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6萬億美元)。
據全球研究項目 Connected Life(數字化時代生活研究)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移動支付市場。中國互聯消費者中有40%的人每周都使用移動支付,而過去曾使用過移動支付的互聯消費者人數比例高達77%。
移動支付的增長率和中國消費者的網上消費和支付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快速擴張的電子商務市場助力無現金制度的增長。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上,宋朝的中國人就開始用桑樹皮和葉子,制作了紙幣并流通使用,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幣的國家。但到了幾個世紀后的今天,移動支付遍布全球,現金流通速度已經不能滿足當下人們日常生活需求,伴隨中國移動支付的飆升,作為第一個發明并使用紙幣的中國,或率先邁入無現金社會。
二維碼無處不在 日常生活已離不開移動支付
以往水、電、燃氣費、充值話費、短途或長途出行都要去相應的地點去辦理,現在手機上網一鍵繳納,現在的醫院掛號、日常購物也都采用移動支付,“移動支付”以井噴之勢席卷中國,以極高滲透率進入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當你漫步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各種醒目的二維碼擺放在店里店外,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拿出手機掃一掃似乎已成為一種非常司空見慣的生活模式。
移動支付為何飆升? 便捷性支付平臺形成消費習慣
eMarketer副總裁Martin Utreras表示,中國使用銀行卡的歷史相對較短,也使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銀行卡后的移動支付新技術,但仍然有些群體一直不情愿“無現金社會”的到來,比如年邁的老人。
據企鵝智酷公布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計8.89億月活用戶。據余額寶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月初,余額寶用戶數超3億,其中農村用戶超過1億。支付號和微信支付用戶占據了中國移動支付兩大巨頭。
移動支付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方便。移動支付滿足人們可以攜帶很少或不帶現金,就可以避免由于商店銷售點終端數量有限,造成的借記卡或信用卡被拒絕的問題。
中國無現金社會不斷影響全球 安全有待加強
據聯合國的“現金聯盟”組織4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移動支付在2015年占零售支付總額的8%,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12%。該報告預計,到2020年零售支付的現金百分比將下降到30%,2010年為61%。
在中國移動支付飆升的背后,目前,全球眾多國家力推無現金社會,現金在交易支付中所占比例不斷下降。歐洲首個發行紙幣的國家瑞典,整個社會都在推動電子化交易,“無現金化”發展迅速。連教堂都趕時髦主要接受app捐贈,其他地方更不用說。2016年11月,瑞典央行稱考慮在兩年內作出是否發行“電子克朗”的決定,并對禁止流通實物現金進行評估。丹麥和摩納哥跟進“無現金化”,丹麥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動議,允許零售商拒絕現金支付,僅接受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支付。在2017年6月,歐洲國家摩納哥正式宣布:舉國接入支付寶,打造全球首個無現金國家。
阿里和騰訊也在也在積極的布局國外市場和渠道,開拓新的移動支付市場。7月初,騰訊就與德國支付公司Wirecard合作在歐洲推出了微信支付。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總監Ben Cavender表示:“我認為,中國成為未來十年中第一個或首個無現金社會之一是非常有可能的。”他還估計稱,中國的手機支付市場已經是美國的40-50倍。
當然,中國乃至世界在向無現金社會邁進的同時,對于移動支付在安全性方面的弊端需要積極避免,運用強有力的監管措施來降低移動支付所產生的潛在財務風險勢在必行。
(來源:人民網,作者:于明飛 常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