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7-06-19 13:39:24
統計數據顯示,年內新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創下2002年以來的低點,其中今年5月份58只新基金募資總額僅230億份,環比下降近三成;從基金募集期看,年內近百只基金延長募集期,其中部分基金多次發布延長募集期公告;從基金清盤情況看,由于規模縮水嚴重,不少“迷你”基金選擇清盤,年內清盤的基金已經多達9只,另有近200只基金規模接近或低于清盤線,隨時存在清盤可能性。
在業內人士看來,最近幾年來得益于整個資本市場及資產管理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基金行業順勢發力,新獲批基金公司和新發基金產品大爆發,但競爭也更趨于激烈,接下來將更加考驗基金公司的真實資產管理能力。
新基金募集金額5月環比跌三成
統計數據顯示,新基金募集規模正在逼近歷史低點。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基金平均發行規模為8.11億元,比2016年的9.02億元再度降低。在中國公募基金發展的近20年中,僅高于因全球網絡股泡沫破滅引發市場恐慌的2000年。
從總的發行份額看,截至6月15日,年內發行總份額為3177億元,不足2016全年募集金額的29%。參照最近兩年來M2的持續增長、居民財富的逐步增多以及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表明基金募集金額的苦難情況幾乎創下歷史低點。
從年內新基金成立情況看,按照月度成立基金的募集份額情況看,1月份受臨近春節假期因素影響,2月、3月新基金月度募資額還在千億級別以上,到了4月份則驟然降溫,5月份投資者的熱情更是降至“冰點”。
具體來看,今年2月份68只新基金首募金額達到了1245.37億元,3月份這一數據進一步上升至1307.55億元,而4月份A股市場步入調整階段,新基金首募金額大幅下降至335.71億元,5月份更是僅有230.85億元,創下了自2015年10月以來的新低。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發行艱難同外部資本市場環境密切相關。5月份,受A股市場延續4月份低迷走勢,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全月分別下跌1.19%和3.61%,創業板整體表現不及主板,5月跌幅達5.51%,債市整體表現也比較疲軟。
不過在外圍市場欠佳的情況下,基金公司開始從發行結構上做文章。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新發基金中,多達17只基金為被動指數型產品,并且多選擇行業主題。以5月份發行數量最多的南方基金為例,當月發行的10只產品中,被動指數類產品涵蓋地產行業、銀行、金融和養老行業,主動型則是風險相對較低的偏債混合型產品。
年內近百只基金延長募集期
就今年基金的發行市場來看,可謂步履維艱,不少基金不得不通過延長募集期尋求解決。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年內延長募集期的基金有93只,其中非貨幣市場基金有89只。
從歷史數據看,最近5年來,延長基金募集期的全部基金僅有278只,但2016年初至今就有近200只,其中年內延長募集期的有93只,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盡管新基金發行數量出現井噴,但是延長募集期的基金公告也趨于增多。從新基金發行情況看,年內新發基金共有548只,延長募集期的基金占比約為17%。而在2016年,新成立基金有1300多只,延長募集期的基金不到100只,占比不足8%。
從延長募集期的基金所屬公司看,不僅有規模較小缺乏渠道優勢的中小型基金公司,部分大型基金公司新發基金也頻頻延期,其中部分基金更是多次發布延長募集期的公告。
從基金發行歷史情況看,市場賺錢效應缺失,基金發行就會困難,延長募集期就會大量出現。除了公募基金以外,私募基金募集同樣困難。
深圳某大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表示,一位績優私募基金經理到其所在的營業部路演好幾次,僅募集到幾百萬元。在2015年一季度的牛市期間,某知名公募基金經理發行私募產品時,一天就賣了上百億元。
數據顯示,在熊市后期的2012年,基金發行非常困難,往往要尋找幫忙資金的支持,才能達到2億元的成立規模要求。而基金上市后,幫忙資金贖回,基金規模迅速縮水,也成為當時頗為尷尬的場景。從最近幾年新基金成立規模看,2012年市場低迷,基金募集困難,混合型基金平均發行規模為7.3億元左右,但到了2016年,新基金平均發行規模為4.87億元,今年平均發行規模為4.92億元。2016年至今,新基金發行規模均大幅低于2012年。
在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看來,新基金發行困難,偏股基金募集平均規模縮水,并且頻頻延長募集期,尤其是具有品牌號召力和渠道優勢的大型基金公司也出現募集窘境,表明市場情緒已降至冰點。
從監管環境看,由于去年委外業務創歷史新高,為了囤積殼資源來對接委外資金,基金公司紛紛最大限度上報產品,導致不少基金超期未募集。5月23日,監管部門對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提出解決方案:對于超期未募集基金產品,允許基金公司自行選擇是否延期募集,部分基金公司馬上發布了暫停募集公告,例如博時富和純債債券型基金5月25日發布暫不募集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與不少基金產品延長募集期爭取基金成立相比,市場也有產品被“秒殺”的情況。在業內人士看來,該產品的投資風格主要是從基本面出發,選出那些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龍頭企業,這種投資理念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非常契合當前的市場投資風格,從而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迷你”基金加速清盤
除了發行艱難,從已經成立的基金產品看,同樣遭遇投資者不停贖回的窘境。在持續凈贖回之后,不少基金也逐步成為“迷你”基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小于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達到198只,而規模小于2億元的基金更是多達843只。
一般而言,當基金規模低于2億元時,將會面臨清盤風險,不少基金合同約定,當基金持有人數連續60個工作日達不到200人或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時,進入清盤程序。
從最近幾個月來基金清盤情況看,“迷你”基金清盤近期開始提速。統計數據顯示,年內清盤的基金多達9只。
華寶證券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98只基金規模已經低于清盤線,即使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避免觸發清盤條款,但隨時存在清盤的可能性。
在華寶證券分析師看來,基金清盤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由于每只基金需要支付的固定費用相當,若規模過小會則導致該部分費用侵蝕過多收益,同時投資運作的難度也會加大,出于收益成本考慮,都會對這些基金進行清盤;二是不少“迷你”基金屬于委外產品,一旦遭到資金方贖回,而市場上也找不到其他承接資金,基金公司就會選擇清盤。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政策環境看,未來基金清盤或成為一種趨勢。近期滬深交易所發布基金上市規則征求意見稿,對規模很小的基金終止上市的條款設定成為業內熱議的焦點,如果設定的規模條款正式出臺,將導致一批“迷你”ETF和LOF基金退市。從新基金申報情況看,最新消息是如果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數量過多,將會限制申報新產品,這也使得“迷你”基金加速出清成為趨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