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7-06-07 16:57:43
如果利用不加以節制,沙子早晚會成為稀缺品;讓資源開發變得可持續,不再只是一兩個國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沙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建筑材料,古埃及人利用其建造了金字塔,美索不達米亞人用它制作了最初的玻璃。在印度,沙子被稱為“紅色黃金”。抗壓程度適中,多種基礎建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擴張速度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帶動了沙子市場需求的猛增,僅2016年,印度建筑行業就消耗了5億噸沙子。
然而,市場供應嚴重不足,令印度沙子價格迅速飆升。以旁遮普省賈朗達爾市為例,當地每2.8立方米的沙價,從2100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9.3盧比)一路漲到2600盧比。高利潤吸引了大批采沙者,由此衍生的各種非法行為,不僅嚴重破壞了河岸的生態環境,也降低了水勢穩定性,給防洪和航行安全埋下隱患。印度地質學家發現,恒河下游接近孟加拉國河段,皆是黏土和淤泥的混合物,甚至連石頭都不多見了。
作為排名僅次于水而被廣泛使用的自然資源,沙子一直是國際暢銷品。據了解,和印度鄰近的孟加拉國,絕大部分沙子依靠進口;由于沙漠中的沙子可塑性較差,不適合當做建筑材料,迪拜、卡塔爾、巴林等一些沙漠地區的國家,也加入到沙子進口國的行列。另一方面,新科技的發展也在加劇全球采沙熱。比如制作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計算機芯片所需的硅,就來自石英砂;開采頁巖油氣采用的水力壓裂法中也少不了沙子。英國礦物產品協會預計,全球對于沙子的需求將會以每年5.5%的速度增長。如果利用不加以節制,沙子早晚會成為稀缺品。
“男人們跳進海中,水流沖刷著他們的腿,波浪沒到了胸部,當他們重回岸上的時候,沙子從鐵鍬上滴落……”受非法采沙影響,如今牙買加西海岸許多沙灘已經不復存在,“只剩下潮濕而發黑的石頭和深深的窟窿”。從美國、新西蘭,到肯尼亞、摩洛哥,這樣的情形在世界多地重復上演。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家統計,1968年到2008年,世界范圍內的沙灘平均被侵蝕了40米。盡管全球變暖是海岸受侵蝕的重要原因,但沙石過度開采,無疑使得原本就比較脆弱的海岸帶生態系統雪上加霜。
當采沙熱如同海洋季風般席卷全球,如何讓資源開發變得可持續,顯然不再只是一兩個國家需要考慮的問題。印度多個邦開始加大對非法采沙的懲罰力度,規范采沙市場;民間組織也為保護沙源做了大量努力,涌現出不少像蘇梅拉·阿卜杜拉里這樣的護沙斗士。2016年,印度有記錄的非法采沙達3875件,其中2600件被處以罰款。全面切斷采沙的非法利益鏈,還生態以喘息的機會,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優質的沙子,不會在短時間內自動生成。很多人并不知道,河流、風在旅途中打磨石塊、剝離山體,然后將巖石轉變為沙子,整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或許是時候考慮謹慎使用沙子,并著手尋找其替代品了。恩格斯說,“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與自然和諧相處,正是可持續發展的要義。(苑基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