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6 00:09:22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董青枝 每經編輯 文多
CFP圖
每經實習記者 董青枝 每經編輯 文多
“因城施政”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頻出,多地樓市出現量價回落,但土地市場依然熱鬧,各大房企頻頻出手爭搶。
國家統計局數據線顯示,1~4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55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1%,增速比1~3月份提高2.4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2104億元,增長34.2%,增速提高17.5個百分點。
華發股份(600325,SH)近一周內以35.75億元競得上海和佛山兩宗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其2016年年報得知,增加土地儲備是華發股份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華發股份在珠海市場銷售業績不錯,所以拿地資金實力大增,此類企業積極做大規模,體現了對重點城市投資的信心。
拼搶土地儲備
5月24日,華發股份以總價22.3億元競得上海閔行區七寶生態商務區18-01地塊,樓面價高達2.57萬元/平方米,溢價率170%,且開發商需自持80%商業與50%辦公20年才能出售。就在不久前的5月19日,華發股份全資子公司廣州華楓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公開競投,以總價13.45億元獲得佛山市禪城區地塊。
華發股份表示,面對土地公開市場上競爭激烈的態勢,公司強化合作開發、項目并購、城市更新等多種投資方式,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降低公司土地購置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華發股份2016年年報獲悉,華發股份2016年新增房地產項目建筑面積69.81萬平方米,成功進駐中國北京、蘇州及美國舊金山等境內外城市。截至2016年年底,其擁有的土地儲備建筑面積為805.18萬平方米,在建面積567.31萬平方米。
接近華發股份的人士稱,今年華發股份將致力于提高銷售業績、增加土地儲備、推動戰略轉型三個工作重點,繼續推進“珠海為戰略大本營,廣州、上海、武漢等一、二線核心城市重點突破”的戰略部署,努力開拓其他一線及二線重點城市的市場。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認為,土地是房企的生存之本,即使目前拿地越來越不易,房企還是會爭取的,特別是一線及熱門城市的土地。只要是資金實力雄厚的房企,任何時候都會積極拿地。
拍地門檻不斷增高
今年國家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市場進入調整期,但各大房企的規模化競爭仍在繼續,充足的土地儲備成為房企擴張的保障。
除了華發股份增加土地儲備外,其他房企也積極拿地。就在本周,卓越集團通過搖號以16億元競得2017嘉秀洲-014號地塊,成交樓面價10017元/平方米,溢價率150%;通過直接報價,再以總價4.4億元競得2017嘉秀洲-017號地塊。
另外,陽光城提出“3+1+X”戰略布局后一直加碼布局長三角區域,5月23日以總價5.5億元獲得嘉興一地塊,樓面價9125元/平方米,溢價率66%。
嚴躍進表示,這類企業實際上都屬于在做大規模上有較為積極的心態,所以實際上還是會有一個較為明顯的拿地心態。而何倩茹提醒到,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利潤,要保證資金流的順暢,保證現金的持有量。
5月24日,武漢土拍可謂一波三折,出讓8宗土地,系統崩潰2次。5月23日,嘉興市采取限價競保證金出讓8宗土地,到場企業多達425家,最終抽簽決定競得人的方式。
何倩茹表示,目前調控的趨勢是保證房價平穩發展,土地是房地產開發的源頭,如果面粉比面包貴,顯然會帶來房價更進一步上升的預期,因此土地市場出現限制性的出讓條件,是未來的趨勢,而且這類土地調控政策,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且嚴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