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 2017-05-13 11:03:14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有786家,購買理財產品合計9594個,理財資金合計達8139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加25%、31%、48%。這意味著上市公司購買理財已成為市場主流。平均計算,每個理財產品投入資金8400萬,每家公司平均投入超過10億。中國神華更是斥資300多億買入理財產品,成為去年購買理財產品的第一大戶。
第一:中國神華買入300多億
2016年上市公司理財活動比2015年大幅增加,特別是涉及的資金方面增幅更大,這表明上市公司將更多的資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品種也更為多樣。中國神華作為去年購買額最大的一家公司,頗有代表性。
今年1月4日,中國神華發布購買保本型委托理財產品的公告,理財投資類型為保本浮動收益型,簽約額不超過330億元(已購買310億元),理財期限為90天。公告稱,在保證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為合理提高短期存量資金收益、改善流動資產結構,公司于2016年12月23日以自有資金購買160億元“乾元”2016年第193期保本型法人人民幣理財產品。于2016年12月26日,以公司自有資金購買總規模不超過人民幣170億元的工銀理財共贏3號理財產品(已購買150億元)。公告還顯示,其下屬子公司神華財務有限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其日常經營范圍內購買了合計約25億元人民幣的五筆委托理財產品,并已履行了其適用的審批程序。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12月28日,在完成總額310億元理財產品交易后,中國神華委托理財的累計金額已經超過了股東凈資產的10%。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中國神華的兩份理財產品購買時間均在去年底,同為保本浮動收益型,而且是自有資金購買。
熱點:599家投資1億至10億
根據公開數據,2016年購買理財產品涉及資金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6家,其中最多的是中國神華,達到310億元;20億元至100億元的有87家;10億元至20億元的公司有124家;1億元至10億元的有599家;1億元以下的有94家。
與之相比,2015年購買理財產品涉及資金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6家,最多的是天海投資,達到313.4億元;20億元至100億元的有44家;10億元至20億元的有100家;1億元至10億元的有383家;1億元以下的有95家。
從對比數據可以看出,上下兩端的公司數量變化不大,增加比較多的是中間部分,即1億元至100億元的公司,其中1億元至10億元的公司占比最大,這表明大多數公司用于理財的資金規模并不是很大。
基于風險考慮,上市公司更加青睞銀行理財產品。但其他理財產品如基金、信托等數量逐漸增加。從理財產品收益率看,不同期限、時期、產品都有很大差別。
資金:募集與自有成為兩大來源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融資額為2.11萬億元,比2015年增加31%。2015年有1068家公司進行各種形式融資,融資額達到1.61萬億元,增發融資額就達到1.23萬億元。2014年有633家公司進行融資,融資額為9135億元,增發融資為6932億元。從融資額看,2015年比2014年增加76%,2016年較2014年則增加131%。
上市公司與普通企業相比較大的區別是能夠發行股票進行融資,而且數額通常較大。這些資金的使用根據項目進度而定,大量資金處于閑置狀態,于是自然尋找收益比普通存款更高的產品。將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用于理財產品,是理財資金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企業購買理財產品與投資市場的不景氣、宏觀環境艱難有關。作為穩健理財渠道,銀行理財產品動輒5%以上的年化收益,贏得了上市企業的偏愛。
還有一些原因導致閑置資金增加,變更及終止募資項目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014年有70家公司變更100個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涉及資金超過156億元;有6個項目則直接將原用于投資的資金變更為補充流動資金,涉及資金12億元。2015年有95家公司變更180個項目,涉及資金達到363億元;有11個項目變更為補充流動資金,涉及資金16億元。2016年有152家公司變更262個募資項目,涉及資金達到572億元;其中有18個項目變更為補充流動資金,涉及資金38億元。文/本報記者 劉慎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