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22 11:20:31
關于分紅,可能大多數朋友還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關于分紅的事兒。目前普通投資者享受的,主要就是股票和基金了,分紅險暫時不談。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月
每經記者 江月 每經編輯 肖鴻月
繼前天一字漲停之后,昨日中國神華繼續大漲8.33%,590億元的史上最壕分紅預案大大地刺激了股價。
A股里的“鐵公雞”其實不少,因此像神華這樣大手筆地發紅包,而且只是先畫了個紅包的樣子,市場就不行了,也是醉人。
不過關于分紅,可能大多數朋友還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關于分紅的事兒。目前普通投資者享受的,主要就是股票和基金了,分紅險暫時不談。
首先來看上市公司分紅。上市公司分紅就是指,公司在盈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主要以現金股利(即派現金)和股票股利的形式進行。
那么該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的分紅呢?分紅的都是好公司,不分紅的都是壞公司嗎?
也許你80%可以這樣認為,畢竟凡事總有例外,有些分紅背后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從理論上說,上市公司分紅是受鼓勵的,甚至被看作是一項義務,至少表示公司這一年度盈利了——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公司當年未盈利,或者流動資產不足抵償債務以及公司利潤未扣除各項應繳納稅金、未彌補虧損、未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時,均不能分紅。
再來看基金分紅,我們重點講講基金分紅。和上市公司鼓勵分紅不同,基金分紅就沒有那么“上綱上線”了。那么基金分紅究竟怎么分?
基金分紅的意思就是,基金將收益的一部分以現金方式派發給基金投資人,這部分收益原來就屬于基金資產,因此也不是基金公司掏的錢。
基金分紅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現金分紅,一種是紅利再投資。前者是默認的,后者不是。現金分紅就直接拿錢;紅利再投資就是直接拿份額。
哪種更劃算?其實都差不多,更要問你當下是想拿現金,落袋為安;還是想繼續持有基金,接著投資。
但基金分紅為啥不像上市公司分紅那樣更為大家所鼓勵呢?因為上市公司分的是利潤,是真真實實的紅利;而基金公司的分紅更像是用你的錢做的一道數學題。
舉個例子:假如,現在持有一只基金2萬份,基金的凈值為1.5元,當時持有的基金規模為3萬元。現在基金公司公告說這只基金要分紅了,每份分紅0.5元。
如果選擇現金紅利,分紅前持有規模3萬元的基金,到手的分紅為0.5×2萬=1萬元;分紅后基金的凈值為1.5-0.5=1元,持有的基金規模為為1×2萬=2萬元。于是,持有的3萬元變成了“2萬元的基金+1萬元的分紅”,和分紅前的3萬元不變。
如果選擇紅利再投資,分紅前持有2萬份基金,增加的份額為0.5×2萬/(1.5-0.5)=1萬份;分紅后基金的凈值為1.5-0.5=1元,持有的基金份額為1萬+2萬=3萬份,持有的基金規模為3萬×1=3萬元。于是,選擇紅利再投資之后,手中持有的總規模依然是3萬元,不僅與選擇現金紅利相同,與分紅之前的持有總規模也相同。
因此大家也可以看到,基金在分紅后的實際價值并沒有增加,你的錢就是存放位置變了而已,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總額并沒發生變化。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有紅可分。按照相關規定,基金分紅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基金當年收益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方可進行分配;二是基金收益分配后,單位凈值不能低于面值;三是基金投資當期出現凈虧損則不能進行分配。所以說,沒賺到錢的、欠債的等都不能分紅,基金分個紅看來也是不容易啊。
不過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雖然基金分不分紅都無所謂,但是對于機構來說,基金分紅可以用來避稅的。有興趣的可以翻閱理財不二牛以前的推送,這里就不細講了。
最后要說的是,不管基金哪種分紅方式,都不會增加我們的資產或收益,所以在投資時,還是不要以分紅作為判斷基金好壞的標準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