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24 21:58:58
“我覺得2016年大家是在苦練內功,我相信后面幾年在創新方面會有一些突破,但這種突破一定不是全局性的,也不是全行業性的,不是說大家找到了一個新的模式,然后所有的人都活過來。”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官遠星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官遠星
消費已經連續3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但隨著這塊“蛋糕”日漸被攤薄,企業的感受似乎并沒有那么樂觀。在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王永平看來,“增長是例外,下滑或者不增長是常態。”
幾家歡喜幾家愁。走過略顯平淡的一年,2017年的商業地產會出現哪些變化?消費實力受到廣泛認可的成都市場又將發生什么新動作?
2月23日,在“2017中國(成都)首屆樓宇經濟峰會暨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年會”上,包括王永平、九龍倉中國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營運)侯迅、言幾又聯合創始人但捷等在內的7位嘉賓圍繞“變革——成都商業地產邁入3.0時代”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客群年輕化使商業迭代周期縮短
2016年,成都GDP超過1.2萬億,同比增長7.7%,其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47.4億,同比增長10.4%。成都消費市場依然表現搶眼。其中,成都國際金融中心(IFS)和成都遠洋太古里算得上是王永平所說的“例外”。
盡管目前九龍倉集團還未公布具體數據,根據成都IFS日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成都IFS業績比2015年同期實現15%的增長,客流增長近20%;春節期間,客流量大增25%,銷售額則同比增長了18%。
一個參考是,成都IFS 2015年的零售租金收入為6.05億元;2016年上半年達到3.12億元,同比增長9%,商場內租戶營業額達到18億元,同比增長13%。
成都遠洋太古里方面,截至2016年12月31日,零售銷售額增長78.3%,在太古地產布局的7家商業體中遙遙領先。
但盡管如此,擺在任何一個運營商、開發商面前的都并非坦途。
會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王永平就毫不諱言地表示,剛剛過去的2016年,對于商業地產,“應該是平凡的一年,沒有太多亮點。”他說,“我覺得2016年大家是在苦練內功,我相信后面幾年在創新方面會有一些突破,但這種突破一定不是全局性的,也不是全行業性的,不是說大家找到了一個新的模式,然后所有的人都活過來。”
侯迅則表示,客群的年輕化讓商業地產的運營、調整周期大大縮短,“消費者的年輕化和大家都喜好都在不斷變化,并且這個變化會是一個常態,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們現在是在與時間賽跑、競爭。”她透露,成都IFS去年的25歲以下的會員增長率達到38%。
在贏商控股董事長吳傳鯤看來,客群年輕化帶來的消費邏輯、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將非常迅速,這將倒逼購物中心、商業體縮短更新迭代的周期,“可能原來五年一調整,現在兩年一調整。”
好的商業體本身會成為一個超級IP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變革”將成為商業地產新趨勢,創新將常態化。
“過去大家都是在咖啡店里面讀書,現在都是到書店里面喝咖啡。”說起曾經幾乎被大眾“拋棄”的書店又活過來了,王永平的這番總結可謂一語中的。
但同時,他更關心這些書店“能活多長”,“大家在書店里面約會、喝東西,買不買書呢?這個瓶頸如果不突破,是不是還需要創新?”王永平認為,未來這一年還需要不斷地折騰、創新。
為此,作為“活過來”的書店的代表,言幾又聯合創始人但捷回應道,“我們現在賣書是掙錢的,比如在成都IFS開的新店,放了12萬冊的書進去,書籍還是我們的核心產品。”他說。
但捷也坦言,曾有很多人問他為什么在書店里放了這么多業態,包括超市、餐廳,甚至是發型造型、照相館,“其實我們是希望把生活化、生活服務的東西裝到一起,去做社交型和體驗型的商業模式。”他說,“我們要從書店來改變生活方式,這個是我們未來要探索的一個方向。”
與此同時,隨著大眾消費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標簽化、身份認同已經成為打動消費者的有效路徑。
“不管是購物中心也好,還是品牌也好,場景化、主題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它們的終點都是IP化。”吳傳鯤說,“未來好的購物中心本身會成為一個大的超級IP,這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在侯迅看來,現在的商業地產就是一個IP,“我們在經營的,我們自己的IP。”只不過,這個身份不是一夕產生的,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探索,“我們的經營者跟消費者一起共同探索自己的方向,將來全國的商業地產就會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她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