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6 17:37:31
數據顯示,2016年扶貧投入力度空前,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資金使用管理權和項目審批權到縣比例從上年的75%提高到95%,832個貧困縣中有792個開展了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2月16日,財政部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將涉農資金試點范圍推開到全部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加快編制2017年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和支出進度 。
為賦予貧困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自主權,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全國832個貧困縣中有792個開展了試點,整合資金約3200億元。
數據顯示,2016年扶貧投入力度空前,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資金使用管理權和項目審批權到縣比例從上年的75%提高到95%,832個貧困縣中有792個開展了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而在今年,涉農資金整合將推廣到全部貧困縣。
2月8日至9日,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在湖南調研財政扶貧工作時指出,今年要繼續推進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重點是確保貧困縣“接得住,用得好”。
此前,用在貧困地區的涉農資金面臨許多難題:在各級財政扶貧投入規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由于上下權責不匹配,貧困縣沒有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自主權,“基層最知道自己哪兒疼,卻沒法開方抓藥”;另外如專款專用的規定,“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一定程度上造成項目和資金“碎片化”使用,制約了精準扶貧措施的成效。
“過去多年,貧困縣的轉移支付多數屬于專項轉移支付,這意味著‘專款專用’,比如有的資金扶持種植某類果樹,但實際上本地區并不適宜發展此類果樹,而要種別的更適宜的種類也拿不到這筆錢,這就容易造成地方基層政府看著這么多錢卻沒法真正施用到需要錢的領域,要么有錢沒項目,要么有項目卻沒錢,扶貧效果打折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副研究員郭靜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推進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相當于把資金放進一個大池子,哪里需要錢哪里就“滴灌”,避免有的地方澇死有的地方旱死,把扶貧落實到“真精準”。
在胡靜林看來,打破對統籌整合使用資金的各種束縛,通過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項目平臺進行承接,能確保資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關鍵的環節、最精準的對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