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6 23:37:10
一說起中小創業板的下跌,估值問題始終是繞不開的。中小創業板一直以來都承載著市場的高預期,這個從估值上也可以看得出來。
每經編輯| 趙陽戈 朱萬平
眼看就要過春節了,大家的心要么已經飛回了家,要么飛到了度假目的地。
不過,對A股投資者來說,今天的股市給過年的喜悅潑了一盆冷水;而對于創業板的投資者,或許過年的心都沒有了吧。
今天(1月16日),A股迎來的2017年首度巨幅震蕩,而巨震的震中則在中小板和創業板。與跌幅達2.81%的中小板指數和跌幅達3.64%的創業板指數相比,上證指數僅下跌0.3%。
創業板的泡沫還要擠多久
今天A股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各大指數在一開始均呈現下跌的態勢。但與上證指數在尾盤奮起神勇相比,中小創業板指數的反抽,就只可用“草草作秀”來形容。
但實際上,中小創業板指數趨弱已非一天兩天的事兒了。回顧歷史,自從2016年以來,中小創業板指數的弱勢就已顯現了出來。
以創業板指數為例,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創業板指數在2016年1月27日下摸1888.25點之后,不但沒有起色,反而在近段時間呈現加速下跌的態勢。今天收盤時的點位僅有1830.85點,盤中最低甚至到了1783.74點。
反觀上證指數,從去年1月27日算起,整體累計漲幅達17.63%,強弱立判。
板塊方面上,通達信的統計顯示,在創業板中,軟件行業是泡沫被擠首當其中的一批。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在對創業板股票累計漲跌幅進行了統計后發現,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月16日之間,共有17家上市公司股票累計跌幅超過40%,跌幅過30%的有82家。從行業上看,跌幅超過40%的這17家上市公司中,多達7家公司身處軟件行業,為擠泡沫較為集中的板塊。
一說起中小創業板的下跌,估值問題始終是繞不開的。中小創業板一直以來都承載著市場的高預期,這個從估值上也可以看得出來。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發現,目前深交所共計1883家上市公司,總市值21.26萬億元,平均市盈率為38.77倍,其中中小企業板825家,總市值9.24萬億元,平均市盈了47.23倍;創業板市盈率就更高了,共580家公司總市值4.8萬億元, 平均市盈率為66.71倍。對比來看,目前上交所平均市盈率16.06倍,相對便宜不少。
散戶要過年,新股不值錢
加上今天,滬指已經5連跌,而創業板指已經8連跌。
對此,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第一,這是市場對于IPO提速的恐慌性擔憂所致。由于近期上市的新股大部分以中小創居多,而新股上市后,很多只漲四五個漲停板后就直接打開了,打開漲停之后,長期申購的機構或散戶們很多就直接賣出了。漲停板數量少了之后,就直接導致打新收益率不能彌補資金的機會成本,投資者又擔心底倉出現虧損,所以干脆就不玩兒了,賣出底倉。”
實際上,由于近期市場走弱,部分新股首次開板前收獲的連續一字漲停板個數減少,機構開始賣出多只未開板新股。
根據16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
新宏澤被一家機構賣出140萬元,該新股上市以來累計收出12個漲停;
美聯新材被四家機構賣出逾11萬元,其上市以來累計收出9個漲停;
貝斯特也被一家機構賣出1萬元,16日為其上市以來的第四個漲停。
▲新宏澤今日賣出金額最大的前5名
楊海還分析道:“第二,還有一些創業板老票的業績、估值方面的原因。供應的增加導致中小創股票的稀缺性不如以前了,選擇性更多了。而開板數的減少,使得部分新股的估值可能還沒有中小創老票的估值貴,部分投資者可能就賣出一些業績不好,估值又高的老票。”
楊海同時表示:“第三,持有中小創的股票主要是以散戶居多。由于散戶和基民在春節的期間有資金方面的需求,而現在股市又處于弱市,沒有賺錢效益,那別人還干嘛持有呀?基民贖回,造成公募基金被動減持,加上散戶也減持,那中小創不是肯定是要跌的么?”
創業板指數已到合理區間
此外,今日有媒體報道稱,監管層今年可能將對再融資規模有所控制。對此,楊海認為:“有效的控制再融資的規模是對的,再融資的規模的確有點大,如定增一年后解禁,就給市場帶來的很大的拋盤壓力。即使保持IPO現有的節奏和規模,把再融資的規模控制住也是一個好事。”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2014年和2015年,滬深兩市融資規模分別為7490億元、1.5215萬億元,其中IPO募集資金分別僅為669億元和1576億元,僅占股權總融資額的10%左右。而2016年兩市融資規模合計1.33萬億元,其中IPO籌資為1633億元,再融資籌資1.58萬億,IPO籌資占股權總融資額的12.3%。
針對創業板指數是否已經到了合理區間,楊海說:“我個人認為,創業板現在已經破了去年的低點了,前面還有一個低點是在1700多點,我認為已經跌的差不多了,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就應該投資創業板的股票,因為估值合理了,但不一定就會上來。而且目前的大環境也不支持。”
每經編輯 王嘉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